[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
网友罗林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题主好,看得出,题主已经意识到倾听和开放的心态,对控制情绪和顺畅沟通的重要性。不过还是乐意借这个问题,谈谈沟通交流中的ta技术。
你和老板的沟通,表面上是由于价值观的争执,他觉得问题出现在人身上,你觉得问题出现在制度上。其实深层里其实是沟通中自我状态的不一样。你总结中提到觉得他很自大,交流永远是不平等的,所以总是下意识有逆反心理。这让人似乎感觉,老板在用父母的方式教训你,而你在用孩子的心理逆反老板。
ta技术认为,我们存在三种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父母在我们小时候给我们的信息规范。表现在我们身上有两种特点,一种是关爱的父母角色,说话的时候很温暖柔和,可以安慰别人;一种是严厉的父母角色,不赞成别人的表情,说话的时候声音很严厉。这两种状态很大程度上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
儿童自我状态,我们内心世界还没有长大的内在小孩。表现在我们身上的特点是,年轻天真,感性冲动,逆反心理,看待问题时可能有孩童般的创造力,但是也容易陷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
成人自我状态,成年的我们对现实的判断和理智选择。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其实都是我们童年成长经历的参与。更加成熟和适应的我们,会发展出专注、平衡、客观的态度,说话时不会过于情绪化,也不会过于严厉批判。
这三种状态在我们的交流中交替存在着,影响着我们的沟通质量和人际关系。如果双方的自我状态不在一个频道上,双方的沟通交流可能出现误解和不畅。ta技术认为,沟通有三种方式:互补沟通,交错沟通和暧昧沟通。
如果刺激和回应都是平行的,双方期待都可以得到满足,谈话是顺畅的,称为互补沟通。比如,一个严厉的老板训斥一个胆怯的员工。老板:你又做错啦,怎么这么没规矩!员工:对不起,我以后会好好改正。前者其实表现出严厉的父母自我,像批判小孩一样批判员工,而后者表现出服从的儿童自我,希望服从对方父母自我的要求。这个场景中,老板的意图被员工接受了,属于互补沟通。
后者如果刺激和回应是交叉的,双方的预期自我状态不同,让人感到不愉快致谈话中断,称之为交错沟通。比如同样的老板训斥员工。老板:你又做错啦,怎么这么没规矩!员工:我以后好好做就行了,你干嘛口气那么粗暴!这种情况下,老板发出的信息没有被员工认可接受。这时候沟通就没办法顺畅进行下去,可能老板会进一步大发雷霆,不欢而散,这就属于交错沟通。
如果自己的期待隐藏在谈话里,如果对方能够了解接受,谈话就是愉快的,反之就是不愉快的,称之为暧昧沟通。你和老板的沟通就属于暧昧沟通,老板的说话表面是闲谈,但可能含有潜藏信息:我是这个公司的大哥大兼家长,我对人的因素很关注很看重,大家要好好听从我的观点。而你可能不认同这种潜藏信息,对家长式交流有潜在逆反心理:你说话的口气太自大的,我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利,不在乎用对抗方式吸引关注。于是,你们两者的角色就像专制父母对叛逆小孩,一方说你要好好听我的话,一方说我就不想听你专横自大。双方的期待无法得到满意回应,于是谈话就充满冲突和火药味。
如何改变这种沟通不畅的交流方式?
一是学会改变自己的状态,学会用成人的方式理智对待。哪怕老板用父母的自我状态命令,你也试着用成人自我的谈话方式回应,就像题主总结的反馈对方思路探询对方意图,用冷静、客观开放的态度回应对方需求。比如还是用上面的例子。老板:你又做错啦,怎么这么没规矩!员工:这件事确实让你很生气,我也能够理解你这生气的原因,能告诉我以后我该怎么做呢?这样就跳出来原来老板父母自我限定的场景。这样的交谈可以让对方也进入成人的自我状态,至少不因为沟通频道不对路而充满误解和争执。
二是是学会正面满足自己的需求,主动去直接获取正面的结果。你自己也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这让你可能在和对方交流时有埋怨的情绪。这时,尝试使用自我肯定的方法,说出自己的优点,写出自己的优点。也可以正面安抚自己,比如听音乐,吃大餐,让自己有更多正能量,结交更多好朋友。
也许你的工作境遇不令自己满意,但请学会掌握自己的人生脚本。你的生命是一个丰满的故事,有开头、剧情和结尾,有角色、冲突和高潮。你可以试着写出这个脚本,看看脚本现在的主题是什么。好的脚本是一个有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的线索,坏的脚本是困在烦躁的关系中没有方向走不出来。你可以自我决定是否改变剧情,根据现在的环境和资源,审视可以完成什么样的改变?目标是不是明确?改变是不是安全?代价能不能接受?学会用成人自我看待,并树立自己理想的目标。记住,你在创作自己的的脚本,导演自己的人生剧情。
希望对题主的思路有启发,也欢迎认可的朋友多点赞。
网友知秋一叶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看了几篇回答,我不禁在想,果然是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其实很多答主和题主一样,都有自己心中的各种道理,然后都喜欢找些机会“教育”别人。
对于自己的顶头上司老板,题主都敢于争辩,怎么说呢,有些不妥,可是不妥在哪呢?我觉得很多答案并没有说到点子上,甚至对题主会产生误导。
所谓好的沟通,讲究的是不战而胜,以退为进,最终双赢。这方面的沟通艺术应当是题主接下来需要认真磨练的,至于那些心灵鸡汤,题主切不可当真,因为鸡汤没用。你分清楚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超我,对你解决这类抬杠问题有用吗?
举个例子,如果你和老板辩论的当时,恰好是要发工资了,老板手里拿着一沓明晃晃的人民币,你能否咽下争辩的这口气,只是安静的当个美男子,等着老板发表完他的长篇大论后伸手接受老板发的工资奖金?
我真的很欣赏你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相比之下,我在领导面前太唯唯诺诺了点,然而涉及到内蒙冤案这种话题,它的争辩价值何在?如果你能清醒的意识到这个话题的价值只在于你找到了一个当你老板的聆听者的机会,那么对你来说,我要恭喜你拥有了更成熟的看待事物的角度。
很多很多很多话题,其实没有争辩的必要,因为你老板也好,你也好,根本没有能力管到内蒙冤案这样的事情,你们可以关注,但没必要争辩。然而,现实中,我们大家经常谈论一些国家民生社会大事,这些事99.999%与我们不会产生关联,说这些话题的价值何在呢?就在于给了我们彼此一个互相认同互相表示尊重信任的机会。
当你老板慷慨激昂,口沫横飞的时候,你如果还达不到与他良好互动,一边顺从,一边鼓舞的境界,那就微笑,点头,当个安静的美男子,对你老板露出赞许的眼光,或者配合你老板的情绪,响应他的情绪……我敢保证的是,你们这次话题,你将收获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老板对你的情感认同,甚至是对你为人点赞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有些势利,可是,你想想,你提问这个问题的目的,不还是希望让自己更加成熟,能够从情绪管理中得到好的收益吗?如果不是这个目的,你的题目就应该换成:请问,内蒙冤案到底是因为法制不健全还是因为警察太多坏人?:)
可见,很多很多话题本身其实并不值得争辩,即使你是对的!再重复一遍,我觉得你的观点其实是对的,确实是法制的问题,但是你知道吗,你老板说的也不是错的,等你阅历加深,就更能明白你老板的话了。
所以,题主你需要的,并不是各类鸡汤,你需要改进的,只是沟通的技术,在艾瑞克森心理疗法中,提到一个定理,这个概念我觉得对你改进沟通技术会有帮助,那就是——如果你想说服别人,必须首先顺从别人,你必须通过顺从他,来卸下他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像本篇评论,我修改了好多遍,把那些可能会引起你内心阻抗的话,尽力的删除了一些,如果仍然引起题主的不快,请见谅。
PS:少读鸡汤,多学具体知识。把你能言善辩的能力在你人生中更好的发挥下去,不断补充各学科知识,你会有所成就的。
网友煎饼菩提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我们不应该驳斥别人的意见,而应该记住,如果试图使一个人放弃他的看法中的种种荒谬之处,那么,我们就算有玛土撒拉的寿命,也不会完成任务。另外,在与别人谈话时,我们不要试图矫正别人,尽管我们所说的话出于善意;因为冒犯和得罪别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对此作出弥补,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也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我们碰巧听到别人说出的荒谬言论开始让我们生气,我们就要想象这只是一部喜剧中的两个愚人之间的对话。这一事实久经证明:谁来到这个世上,一本正经地在最重要的问题上教育人们,那么,如果他能全身而退就已经是万幸的了。
————
大部分人都是主观的,归根到底,除了对他们自己,他们不会对别的事情感到兴趣。由此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别人所说的话马上就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别人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只要稍微涉及他们个人自身,就能吸引他们的全部注意和占据他们的全副精神;他们也就再没有剩余精力去理解谈话的客观内容。同样,推理、辩论一旦与他们的利益和虚荣心相抵触,那就再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因此,这些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轻易就会觉得受到别人的侮辱和伤害。与这些人客观讨论事情的时候,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小心谨慎,千万要避免在谈话里面牵涉任何可能与我们面前那位尊贵和敏感的人有关的事情,或者提及或许对他有所不利的内容,因为他们把这些话,也只有把这些话放在心里。虽然他们对于别人谈话中的真知灼见、妙语警句和优美细腻之处一无所觉和一无所知,但对于一切会伤及他们脆弱虚荣心的话语虽然那只是相当间接地、甚至两者几乎拉不上关联和一切能够显示出他们所珍视的自我的不良一面的谈论,他们却极度敏感。他们敏感和容易受伤的样子,活生生就像我们一不小心轻踩了脚爪的小狗;这样,我们也就不得不忍受它的一番吠叫了。又或者,他们好比一个全身满是伤口和肿块的病人,我们只能小心翼翼、避免触碰他们。某些人甚至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如果有人在谈话中表现出理解力和思想,或者没有完全藏起这些东西,那他们就会觉得受到了侮辱。不过,他们会在当时掩饰起自己的感情。事后,那个缺少生活经验的人就只能徒劳无功地苦思冥想自己招致这些人怨恨的原因。
————
正如流通的是纸钞,而不是真金白银,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流行的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真正的友谊,而只是做得尽量逼真和自然地显示尊重和友谊的表面工夫。不过,我们也不妨自问:又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对其使用真金白银呢?不管怎么样,我认为一条诚实的狗的摇尾示好,比人们的那些表面工夫更有价值。真实不虚的友谊有着这样的一个前提:对朋友的痛苦、不幸抱有一种强烈的、纯客观的和完全脱离利害关系的同情。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真正与我们的朋友感同身受。但人的自我本性却与这种做法格格不入,所以,真正的友谊就像那些硕大无朋的海蛇那样,要么只是一种传说,要么只存在于另外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到底为何者。
————
礼貌中国人把这奉为首要的美德的原因之一,我已经在我写的《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一文中讨论过了;另一个原因如下。礼貌就是我们订下的一条闭嘴保持沉默的协议:我们都将互相忽略和避免责备对方在道德上和智力上的缺陷。这样一来,我们的缺陷就不会轻易暴露出来,这对大家彼此都有好处。保持礼貌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因此,不礼貌的言行就是愚蠢的了。随意地和不必要地以不礼貌的方式对待别人而因此与人结下怨仇就犹如自己放火烧掉自己的房子一般的疯狂。礼貌的言行就像假币,在使用假币时也吝啬、小气就是不智的表现,而慷慨施予则是聪明的做法。各民族的人在信函的末尾处都写上一句“您的卑下的仆人”。只有德国人不肯使用“仆人”一词因为,当然了,这并不是事实!不过,为了礼貌的缘故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就犹如支付金块,而不是假币了。蜡在本质上是坚硬和易脆的,但稍加温暖就会变得柔软,人们就可以把它捏成随意喜欢的形状。同样,运用礼貌和友好,甚至使一个执拗和敌视他人的人也变得顺从和与人方便。所以,礼貌之于人就犹如温暖之于蜡。当然,一旦礼貌要求我们必须向所有人显示最大的关注,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又不配受到如此的关注,那么,保持礼貌就成了一件困难的任务。这样,我们就必须装出一副对他人很感兴趣的样子,而事实上,如果用不着理会他们,我们的心情就会愉快得多。如何把礼貌和自傲结合起来是一件极其讲究技巧的事情。如果我们不曾夸张地重视自己的价值与尊严,并因此怀有一种不相称的高傲;而与此同时又清楚知道每一个人心中对于他人的惯常想法和评判,那么,我们就不会对他人的侮辱感到怒不可遏,侮辱其实就是轻视别人的表示。大多数人对于只有些微责备意味的话语都非常敏感,他们的敏感与他们的相熟朋友在背后对他们的谈论形成多么巨大的反差!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一般常规的礼貌只是一副张开笑脸的面具,所以当别人偶尔挪动或者片刻收起他们的面具时,我们可不要大惊小怪。如果一个人表现得相当粗野无礼,那么,他就等于脱光了身上的衣服,赤裸着身子站在人们的面前。当然,在这种情形下,一如大多数人一样,他会暴露出一副可怜、难看的样子。
————
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对他人怀有敌意,但我们却必须注意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并把它牢记在心,因为以此可以确定这个人的价值至少是他对于我的价值,并据此制定出对这个人所应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必须永远记住: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无论何时,把一个人的性格中的劣性忘掉就跟扔掉了我们千辛万苦挣得的金钱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与人过分亲密和与人结下愚蠢的友谊。“不爱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不要说话也不要相信”则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不过,当然了,对于一个需要谨守这一条以及下面的这些规律的世界,我们避之唯恐不及呢。
————
一旦我们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观点的狭隘,他人情感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谬乖张,以及他人错误的防不胜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大脑中进行的活动变得漠不关心,我们就会明白任何一个过度重视他人观点的人给了他人过高的尊严。过多地关注那些在我们的葬礼上不会露面的人的看法,是我们把自己短暂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
————
在这世界上生存,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合乎我们争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后者则为我们免除了人事纷争和吵闹。谁要是生活在人群当中,那他就绝对不应该摒弃任何人只要这个人是大自然安排和产生的作品,哪怕这个人是一个最卑劣、最可笑的人。我们应该把这样一个人视为既成的事实和无法改变:这个人遵循一条永恒的、形而上的规律,只能表现出他的这个样子。如果我们碰到一些糟糕透顶的人,那就要记住这一句话:“林子里总少不了一些怪鸟”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是不公正的,我们也就等于向这个人发出了生死决斗的挑战。原因在于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变自己的真实个性,这包括道德气质、认识能力、长相脾性,等等。如果我们完全彻底地谴责一个人的本质,那么,这个人除了把我们视为他的仇敌,别无其他选择。因为我们只在这个人必须脱胎换骨、成为一个与那永远不可改变的他截然不同的人的前提下,才肯承认这个人的生存权利。为此原因,要在人群当中生存,我们就必须容许别人以既定的自身个性存在,不管这种个性是什么。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的作用,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这就是“生活,也让别人生活”这条格言的含意。这种做法虽然合乎理性,但具体实施却并不容易。谁要是能够一劳永逸地躲开那许许多多的人,那他就是幸福的。要学会容忍别人,我们不妨先利用死物锻炼我们的耐性。物件由于机械和物理的必然性顽固地妨碍着我们。每天我们都有这样练习的机会。在这之后,我们就可以把从这种练习中获得的耐性应用在人的身上了。我们让自己习惯于这样的看法:别人拂逆我们的心意,妨碍我们的行动,但他们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一种严格的、发自他们本性的必然性,它与物体活动所根据的必然性一般无异。所以,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
————
我们应该宽厚地对待每一个人的愚蠢、缺点和恶行,牢牢记住我们所拥有的也只有自己的愚蠢、缺点和恶行。因为它们只是人类必然的缺点,我们自己也是人,所以内心深处也都埋葬了完全相同的缺点。我们不应该只因为别人在此刻与我们不同,就对他们的恶行感到愤慨。
————
人与人之间最适当的称呼不是某某先生……应该是与我一同受苦的人。不论这种称呼听起来多么奇怪,却是根据事实把别人放在最正确的位置,并提醒我们最必要的事就是宽容、耐心、饶恕,并爱我们的邻人,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事,也是每一个人要为别人付出的事。
——叔本华
网友蒙面大侠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第一步,要在有所行动之前先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你若发现不了,就没办法谈控制。在佛教里,我们把这种观察内心波动的行为叫做“观”。而想要做到“观”,进而观的深入细微需要有意识的练习。而且需要坚持。这种能力既是天赋,也可以后天锻炼。
第二步,在话从口出之前快速做出判断(该不该对这个特定的对象说)思考(说什么,怎么说)再行动。可以说话之前偷偷深呼吸三秒钟。所谓三思而后行就是如此。可这道理人人懂,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很难做到。一方面是第一步完成的比较差,习气很难改变。另一方面是智慧不够,或者说经验不丰富,不能做出最好的回答。
智慧不够,最好的方案是保持沉默。长于事故的人还能控制自己反对的情绪而不表现在脸上。如果性格使然不吐不快。那最好点到为止。如果对方表示出不想接受你的观点的话。请立马收声,要知道想听你话的人自然会听,不想听是缘分没到不能强求。
像题主这样的情况,对方的地位高于你,他很难接受“被你说服”这件事。你说的道理或许他心里早就清楚的很。
他的抱怨行为,只是想发泄心中的不满。其实并不是就事论事。如果你看不到这一层而去就事论事据理力争的话。他意识上、本能上会和你进行理论。而潜意识已经开始在讨厌你妨碍他发泄情绪的举动了。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除了工作事宜以外,大多数时候是感情用事的,再理性的人也会有情感需求。而体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份慈悲心的体现。
不要执着于“晓之以理”,效果大多不如“动之以情”。
真心助人的核心是——助人自助。
祝大家悲智双修,福慧增长。阿弥陀佛。
网友喜如妖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心直口快不是什么优点,是情商低的表现。
我上次请一新同事来家里吃饭,她经过我楼下汽车装潢店的时候,店里没客人,她说,生意好差啊。当时店老板能听到,我非常难堪。
我并不讨厌她,但也不可能推荐她。
经常收到客户投诉说她态度很差容易发脾气,其实她只是心直口快啥都写脸上,无恶意但是让人难堪。跟题主一样吧。
你让老板难堪了。
题主经常跟人起争执,真的不讨人厌吗。不要自我安慰了。
别人不会当面说,但可能会暗地给你使绊子。你升职会很艰难。
。。。。。。。。。。。
好像没正面回答问题,之前在评论区有答复,我搬上来吧。
可以自我控制呀,不用吃药。比如在心里想象一下说出去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对对方是否有益。无意义的争执是损人不利己。要意识到那些话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于他人无帮助,给他人难堪,自己不是什么无辜的好人。待你一思考来,说话时机也过了,就可以避免啦~~主要是看你有木有改变的心。。。。
另外想吐槽一下很多人说一句“不想做”“做不到”就放弃了,也无所谓啦,反正自己选择的方式自己承担,别跟人抱怨就好。
三思而后言,语迟人贵。
网友顾澄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其实就是因为某种程度上的“看不起人”
仔细回想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和父母争吵,是不是“看不起”他们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学习能力降低?
我们和同龄人争执,是不是因为觉得在某些方面我们看过一些文献书籍、上过几门课,就一定比他们精通此道?
我们和上级争执,是不是有时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比他们更优秀、见解更独到、想法更有新意?
我们脱口而出的理由,是不是我们的自大?
那一瞬间,我们没有想到父母年轻时废寝忘食地拼搏,为了跟上时代而付出的努力;我们没有想到同龄人也可能看过相关书籍,或者直接有过经验;更没有想过上级曾经也和我们一样,带着同样的激情和不屑,同样的神采飞扬。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观点被人接受,总是觉得自己独辟蹊径,总是觉得自己有所见地。
可实际上啊,少年,最终的结果,不过是你在吐槽这个世界的同时,也被所有人默默吐槽着。
网友张亮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可以想清楚:
很多人抬杠,是为了:显示自己聪明/思考过。
但,抬杠只能证明你不够聪明,思考深度不够。事与愿违,何必?
那么… 与其急于抬杠,不如强迫自己想清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证明自己聪明的机会永远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本事解决问题的。
网友一笑风云过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不请自来。
专业抬扛三十年,小时候在家跟我爹抬,后来上学跟老师抬,上班之后跟领导抬,一直抬到2009年。
2009年我母亲去世了,去世之前我在医院陪伴了她两个月,那段时间,不管她说什么,我都说对,她有时候觉得自己说的不一定对,我还绞尽脑汁帮她想办法,努力告诉她,你说的是对的。人只是在表达他自己,他所看见的世界和你并不一样,风吹落叶,有人觉得是风动,这就是唯物主义,有人觉得是心动,这就是唯心主义,不要去争论这种东西,没有任何意义。
我现在学会不抬扛了,只是分析,一件事,一个人,一种行为,会引发什么后果,会带来什么影响,我觉得这个可以说,当然很多人完全听不进去,虽然大家都号称接受了多年唯物主义教育,但是人本身,都是唯心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不要说理,只讲事实。
我们在搞案情分析的时候其实很容易抬扛,有人认为这个案子涉嫌这个罪名,同时有人认为应该适用另一个罪名,那么就把事实都摆出来,12345 ,一条一条的到法律里面去套,这个思辨过程是特别有意义的,因为在思辨的同时,大家都在学习,修正自己的思想,来找到对规则的认同。
至于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在每一次开口之前,在心里把要说的话先说一遍,自己先听一听,有什么问题。脱口而出,就会口不择言,搞不好就祸从口出了。在你沉默的这段时间里,注意观察你的对手,你会发现很奇妙的变化,他会从开始的跃跃欲试,变得无所适从,最终对你的发言有所期待,就像一个拳手,正在全力的对你进行攻击,你突然消失了,他的下一轮攻势就完全无法展开,下一步他就会四处搜寻你,等待你的出现和反击,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情绪也在慢慢平复,只有两个都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之间,才会出现抬扛这种事。所以真正的辩论高手,永远都是后发制人,要熟练掌握姑苏慕容氏的家传绝学,“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如果你把抬扛当作一门技术,我可以告诉你我自己所知很无耻的一招,就是先放低自身,我现在开口之前一般都要加个前缀:“小子才疏学浅,能与各位高人辩论,实在是三生有幸,有些话我也不知道说出来对不对,还请大家指点。”有这句话放在前面,你也就立于不败之地了,就算你说的没理,对方也要考虑考虑要不要干“打落水狗”这种LOW逼行为,旁观者见他恃高凌下,你就赶紧闭嘴,在别人眼里你谦让有度,知错肯改,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年轻人,那对方就会发现,自己一轮快拳,不过是把自己打到吐血,要是有其他高人看不下去,你就可以点上烟,喝上茶,看他们继续撕逼,眼看要打起来了,你还可以跳出来:“自家兄弟,万万不要伤了和气。”绝对逼格满满。能藏能打,可进可退,腾挪如意,回转自如,这才是真正高手的境界啊!
有想要和我抬扛的吗?
哈哈哈哈哈
网友常庆伟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有一句话借来用用,叫,抬头三尺有神明。楼主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不要认为自己想的一定是对的。
改变别人的想法是一件困难的事儿,让别人在近乎辩论中承认你是对的他是错了根本就是一件~,换句话说,只有幼稚的人才会想这么干,你这是在为自己树敌啊。(人们通常对事情的真相是没兴趣的,人们有兴趣的是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对的,说白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更何况,真相是不存在的)
我以为楼主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控制或者改变情绪这件事儿上,多半会事倍功半,倒是需要多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知识。
最后,不要把自己状态最好的自己当成真正的自己。对你不会有任何好处。
网友蒙面大侠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其实你的问题关键在于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领导正确的评价。你和他争的不是到底体制有没有问题,你只是想让他哪怕只有一次也要认同你;你平时在工作中感觉不到领导的尊重,因此你此时希望他能改变自己的观念,表现出他对你的尊重。
但换到领导那个角度看看:一个毛头小子,平时就嘴贱,总觉得老子没好好待他(结合你说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现在这点小破事居然敢和老子抬杠,太烦了!
现在再看一看,是不是觉得自己有几分不讲理?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总觉得自己不得志,但站在领导的角度上,就会觉得你有总是不满足,有点郁郁不得志的“负能量”的感觉。
调整方法:一,降低自尊水平。尝试着利用假期去摆摆地摊,或者去餐馆当服务员,哪怕只有一两天,你的自尊也会灰飞烟灭,你就会理解你的老板其实只是采取了任何老板都会有的态度来对待你。
二,降低预期。不要想着让自己的能力一下子得到老板认可。把这件事看作一个过程。
网友Leisure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为回答这个问题,专门开了电脑,妈蛋,电脑联不上网,手机怒答了。
从小到大,我都是个和题主一样的人,爱较真,爱抬杠。在很多时候,这并无益于自己当下的主要任务,但或许是出于本性,是对自我认知完善的渴求,抬杠在有时其实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为了让别人说服自己。
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不是大事儿,但听到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看法,就辩驳的很认真,引用古今中外现实典故各种例子,知乎哪个妞污微博人人哪个妞污豆瓣搜罗靠谱文章,一番辛苦找到之后,让和自己观点不同的那人去看,那人多半是不会去看的,给那人去读,读着读着人家就去忙自己的事儿了。后来再和别人讨论些什么,被之前那人听见,会冷笑着说,你能跟人家讨论?人家说什么不都有理儿?此时颇感那人几分狭隘,自己也犯不着。甚至二人日后的相处,会多上几分淡漠和隔阂。
但如果是本着这事儿俺把你给唠的哑口无言,俺就能抖了机灵增了脸面的目的,那就实为不智,是弱小和无聊的表现。即单纯的“撕逼”了。而若是本着追寻逻辑和探索真相的初心,那便是一种人生信条,是即便与我毫不相干,即便我也许会哑口无言颜面扫地,即便我们的关系可能会因此产生隔阂,我也要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想,不强词夺理,不背离规律,阐述心中己见。而且在被对方说服后表示认可,而不是死要面子。
但,人毕竟是社会人,而且从他人认同到自我认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是给楼主提供以下建议,以免损失大于收获:
1.谨记初心,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为此可付出多少精力;
2.明确逻辑,在抬杠过程中前言得搭后语,即便不是为了面子,也别成为自己心中的笑柄;
3.只要对方说的存在可能性,无论大小,都选择接受,不恶意揣测,自己绝不举连自己都不能肯定的例子,哪怕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4.若是无关紧要(即不是为了让对方不伤害其他人,不妨碍自己当下的主要任务),在明白对方并不是很想跟你讲理而只是争个输赢的时候,由他去吧,此时二人已各取所需,不必打脸,毕竟,人至察则无徒。
另,赞同楼主。我也觉得内蒙冤案是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和人性无关。那位老板要耍他的善恶性子,就遂了他吧,若真是至善之人,又怎会在对待伤害与保护他人的事上,在强有力的逻辑面前还如此偏执。
网友黄Michael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喜欢抬杠是有深层次的心理原因的,只有搞清楚这个心理原因,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去“抬杠”
其实题主还是挺懂得自我觉察的,题主自己提出的两点总结:
一:他很自大,交流永远是不平等的,所以总是下意识的有逆反心理;
二:我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其实题主可以想想,自己家人之中有没有一个人是这样的性格:偏执,自大总是认为自己说的话是对的,总是让你听他的话,你说的话他却不会理睬,因为他不认同你的意见,因为他觉得他年纪比你大,见识比你多,经验比你多,你还年轻,什么经验也没有,只能是他对,不可能是你对,所以你要听他的,所以他不用听你的。嗯,对了,他还很喜欢跟你讲一大堆的道理。这个人,很可能是你爸爸呢,对吧。 所以,可以推断题主从小就被人说教,跟爸爸的交流永远不平等,爸爸经常认为题主说的话不对,不听题主的(即是题主认为自己想的是对的,而很可能实际上确实是题主对,题主的爸爸错),。所以题主认为,爸爸经常否定自己,没有认可自己的能力。所以,题主的逆反心理不是现在才有的,是小时候就形成的。
所以,题主的老板大谈自己的道理,题主认为老板说得不对,要反驳,然后题主老板以他是老板为理由,说你不应该抬杠。其实,这完全就是题主小时候跟被爸爸说教,小时候的题主提出反对的意见,但被自大,固执的爸爸否定的场景的再一次重现。这其实是题主小时候的创伤,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场景重新出现时,又再重新勾起了题主小时候的创伤。现在题主出来工作了,比小时候有力量了,所以反驳的情绪,力量会比较大。
找到深层的心理原因后,相信题主应该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不去抬杠。给个建议,吃药实在没用,重要的是修复潜意识中与小时候的题主的爸爸的关系(不是题主现在的爸爸,是题主潜意识中的那个小时候经常否定自己,跟自己讲道理的爸爸).
网友王小晴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我在知乎上看过一句话 是问什么是情商低的表现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永远都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
我当然不是在骂题主。但我认为一句犀利直接的话永远比好言劝告有用的多。
网友洪霟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网友Jester Kiiiii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我本人十分赞同楼主的观点,人的善恶属于道德的范畴,而司法体制才是可以客观控制实施的;
本人专注抬杠30年,深知其中原由:
1.我们习惯了被灌输各种思想言论,所以当和别人讨论某个话题的时候总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之上,即使对方说的观点确实有道理,但自己主观上认为自己的观点要优于对方,而极力否定对方的观点,导致偏离原先的话题,更重要的是自己并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和对方观点的谬误,这是导致争论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
2.双方对于讨论的话题的态度即重视程度不同,你认为对方是认真严肃的,而恰恰对方是有点开玩笑的意思,这样难免会让你抓住点“把柄”,当你怀着极认真客观的态度去“纠正”对方时,对方难免觉得你这人太较真,这不是抬杠么
3.讨论的双方的关系不对等,比如长辈和晚辈,上下级的关系,难免会把一些长尊幼卑,领导意志牵扯到观点的结算中,像楼主说的,先不说对方观点正误,长辈和领导总是希望我们以他们为主,处处要服从要谦让,而你一旦提出不同意见即被认为是在抬杠
网友谢丹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实名反对第一名答案。(听说加这条会增赞)
你错不在抬杠,错在和老板抬杠。
我们这个社会就不是一个推崇平等的社会,不是推崇言论自由的社会。
下次找个平等的人抬杠。
当然,这也是很难的。
另外,再补充一个题外话:
1,尽管我们社会不断提出要创新,但是连平等讨论的基础都没有。大多数创新是智慧碰撞的结果,
碰撞就是吵架,智慧碰撞说直接点,就是要会抬杠/讨论要接受抬杠/讨论。
2,国外在这方面好很多。这个是从小培养,中学生大学生直接和老师讨论。感觉美国社会每个人对自己自信多了,没那么多敏感(政治正确除外)。
3,中国年轻的一代好很多。但是,更多年轻人成长后没有改变社会,反而被社会改变了。
4,与人讨论,即使没有具体成果,很多时候是非常愉悦的,这个甚至可以称为“吃脑子”的快乐。
所以,如果你是个强大的人,可以保持初心,把抬杠进行到底。
网友赵青晖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三观不同不要聊就是,吵架无意义。
网图。
网友蒙面大侠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罗林朋友,你可别让上面这些回答给悔了。真的!都什么狗屁理论,没有一个说点上的。看哥的吧。一句话就完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刻到手背上,时不时的读一下,再次BS那些胡答的人!
网友陈凌可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不请自来。
看题主的表述,可以看出来题主和老板争执的点并不在案件本身。
更多的属于自我宣泄的状态。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题主的状态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题主和老板的社会关系总结起来就是:偏见。
“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滋生了偏见”(《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偏见的动机根源主要有两种:
1.替罪羊理论
该理论是指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了(显然不是题主的状态)
2.社会统一性理论
题主把自己归为一类人,把老板归为一类人,并且感觉比他优越。
(以上是社会学理论,用来总结个体也许不太合适)
因此,在经济、制度上受到压制的题主,想要在智商上扳回一城,证明自我优越性。
如何避免这种偏见呢?
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从战胜别人转移到战胜自我。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触及底线的问题,不必去争个鱼死网破来证明自我的优越性。
毕竟,老板也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不是吗?
网友大胖对[抬杠]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绪,不「抬杠」?给出的答复:
不长能耐,光长脾气。
============
如果你几个月都没有学到任何新知识,遇见新的人,面临新的挑战,在心底,会浮起一种压迫感——“人的一辈子就这样了吧”。然后你会用抬杠证明自己是存在的。相反,那些在争论中先停下的人,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更大的事情去思考。我很惊讶,你和你的老板在辩论中都没提到弗格森枪击案,还有参议院的CIA酷刑报告?他可以不了解这些,他老了,你别跟他一般见识。
你并不关心
========
如果你并不关心那场抬杠的成败,那就不是真正的抬杠,只是发泄情绪而已。仔细看看你的问题描述:事例1,好,讲完了。怎么没有事例2呢?所以我大胆猜想,你不是很关心这个问题的答案,只不过上知乎发泄一下情绪。多关心关心自己每天做的、想的事情,写写日记。你不关心自己,别人无法比你更关心。当你开始关心,你做的事情就会逐渐变得有头有尾,就有成果,有积累,很多年以后你会感谢老板批了你一顿,当然那时世界已经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