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亲切,却无法与别人交心?
文 / 穿行
咨询室故事:玻璃屋
一座玻璃的屋子,困住无助的少女,隔着透明墙体,看见少女在呼喊,听不到任何的声音。有人上前让少女出去,也有有人四处张望,敲敲打打,但终归无人听清,旁人摇头离去,只将少女独留屋中,眼泪堕落,双手发红,颓然坐下,抱头绝望……
这是经常盘旋在我脑海的画面,每次的出现,都会令我唏嘘、惆怅。
张茶说自己是因为抑郁来的,这位年青的女孩子,见人会时时带着微笑,毕业几年,换了几个城市,在每个团队都受大伙喜欢,工作也受认可。“我在哪个地方都呆不久”,张茶收起了笑容,就显出迷茫,“我很擅于让周围人觉得亲切,可就像隔着玻璃一样,我不会让他们看到我内心。”
“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听到这句,我心中响起咚的一声,我想我敲到了多的一层玻璃。
你是否也有这样时候,人群中保持着姿态优雅,时时微笑和善可亲,但当远离人群之时,才能触及自己内心深深的伤感,周围的的人越多,可以交心的人越少。或者也看过很多书,从中了解各种箴言,但时间越久,总归越会觉得孤独,而这孤独似乎只有自己才懂。
或在生活当中,你深受朋友信任,常有朋友对你倾诉,却无人懂得你的心酸。当他们将酸咸苦辣完全向你展示,当他们将纷纷扰扰及时地向你倾诉,而你诚心全力帮着他们分析,提供出你最好的忠告,看着朋友心满意足的离去,你总能感到欣慰,但隐约之间会有些失落。
而当你有心事出现,你却找不到出口,或许朋友压根不信,你也会为那所扰。越来越多的时候你有感觉,内心深处有些东西正在淤积,越来越重,而在人我之间,似乎总有些东西像是玻璃凝结,时时清晰感到。
无人可懂,无迹可寻,无能为力。
张茶点头,这两种自己都有,所以才会更加纠结,但又不敢跟人能讲,说起来怕是做作。
而与我的访谈开始,是一声声悠悠的长叹、阵阵的沉默,间或抛出一两句感慨。有的沉默并不需要多说,我只要静静听着,然后话语就像是突然开闸,足足讲了好几次来访,童年、恋爱,碰壁、委曲、教训、有的没的。
直说到有一天她突然立身坐起,长舒一口气,整个人放松下来,直视我问,你怎么看?
每次来访者与我开始工作,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何要来找我?大多数的来访者通常会说到自己碰到什么问题,出现哪些困扰。是的,我会用心记住,这是来访者找我的重要原因。
我坚信我的来访者足够智慧,碰到的问题,也必定使用自己全力,我不会比来访者更聪明,因此我若去出主意,或者急于武断分析,未见得比来访者自己高明。
于是我会问自己,那我们的来访有何作为?
当很多努力已经采用但作用不佳的时候,往往所受影响的,很可能已不是之前所看见的范畴。自己面临的心理课题,多半需要深入内心,尤其之前没有关注得到的一面。
当我面对一个人,被中间玻璃墙一般隔阂时,我知道盲目分析未无太大作用, 以直接指令的方式,来打破玻璃墙的动作,不但无用而且无礼,会让墙内之人开始抵抗,这墙原本就用于抵抗。
所以我屏息静听,保持对这玻璃之墙全然的尊重,对这墙构建精巧的欣赏,在我静默点头的同时,我用全身心去感知,真正站在对方世界,放下自己的动意,单纯的理解这人。
唯若如此,我方可进入墙内,只带尊重与单纯的目光;也唯若如此,此人才可相信,原本以厚墙保护的东西,世上也能有人倾听,可能主动探出墙外。
只有当探身墙外,与世界真实接触的时候,人对在墙外世界的规则探索,才会更有意义。此时我们再来回头,看看以往与他人交互之间的种种,又可以做出何种尝试,或许此时,你可以考虑这样几个可能。
越是坚硬的外壳,保护的越是柔软之处,理解自己所要保护的部份,并且尝试去呵护。
人的心理会采用各种方式保护自己,这对很多人来说都不会觉得奇怪,但心理保护有时候可以强大到连自己都会哄过,也即所谓潜意识压抑。这时需要更深度的觉察,尤其是重新审视那些平时习以为常的习惯,或许其中藏有不一样东西。
有时,自我觉察常会陷入迷障,而在人际交互中突发而至的情绪,往往会值得反复梳理与思索,人的盲区在他人的视角探照下更可能会出现一角,此时的人已不再如墙中那般恐惧,能够接受。
再次了解自己正在保护什么,让自己主动直接去呵护尝试,而非只得日益增长的外壳。
习惯于接受他人的交心,也得注意保持适度边界。当你习惯于单向倾听他人交人,旁人未必是恶意,但也未必理解中间所需能量消耗,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得你内心耗竭。
或许当你意识到此,你可在与朋友相处之时,时时了解自己实际容量,尊重自己的限度,在将超限之时,谢绝再度扮演知心人的角色。
你或许会担心在朋友心中的位置消失,但超载后果一定远大于此,保持适度的边界,对自己是尊重,一样是对朋友也是尊重。你或许会担心朋友失去帮助,但实际每个人的潜力都会平等,未必你的谢绝会导致朋友无路可走,大多数情况下,那更可能使朋友中断一种不良循环,激发他们采用不一样的方式。
若平常躲在内心与人保持距离,可有意表现真实感受来尝试突破。
习惯于微笑着回避,躲在玻璃之下看这世界,之后你可开始尝试冒险自行走出,主动把内心真实的想法与人表述,有时可以适度表示自己不悦,或者意见的不一致。一开始,可能会让自己承受压力,或许旁人也会一时不太习惯,你可能担心自己激怒他人,但这仍值得一试。你可考虑一点一滴尝试,你会看到他人未必如你所想那么容易激惹,甚至可能反过来,周围的人会因更了解你,而主动为你留出空间。
张茶这两者都有,因此她不光面临边界与突破的把握,还时常因两者转换时机而困惑,我能感受这对于她的困难,但我一样能感受她内心的坚持与不放弃。
有天会谈尾声,她站起身来,仿佛漫不经心突然记起,前两天,自己做了几道菜,在家款待几位同事。
听完我很激动,之前她说从不请人去家,也宁可时时感觉孤独。
见我一楞,张茶会心一笑,飘然而去。
(注:文中所述场景,都有可能在与穿行的咨询当中出现,但人物、事件、过程、对话均为虚构。)
题图:Evgeniy Ermakovec
穿行 :林紫穿行心理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个人咨询,心理团体等。 在 穿行心理圈中,会发布心理学文字,和心理沙龙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