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的含义
【错例】
1.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家在中国的地位是很高的,不但有钱,而且受到很多人的崇拜,那种崇拜比对现在的影视明星过犹不及。
2. 现在好像人人都甘愿被视觉效果所迷惑;所谓的“上有所好,下必从焉”,这种市场需求,引得导演大师们为视觉效果而趋之若鹜,甚至过犹不及。
【诊断】
误解词义。“过犹不及”说的是做事要讲究度,上述两例中的“过犹不及”都不合语境。均可改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辨析】
“过”,过分;“犹”,像;“不及”,达不到。成语“过犹不及”,意思就是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好。语出《论语.先进》。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贤能呢?”孔子回答说:“师(子张)也过,商(子夏)也不及。”子贡问:“那么子张好于子夏吗?”孔子说:“过犹不及。”子张与子夏都是孔子弟子中较为突出的人物。子夏长于文学,做事谨慎,曾有“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等名言。子张深思好学,而思想偏激,爱走极端。孔子通过对这两个学生的评价,阐明了自己的“适度”原则,对中庸之道进行了具体解释。他认为,从坚持中庸之道的标准来看,“超过”和“不及”,二者的结果是相同的,都不理想。
古今汉语中的“过犹不及”都是这么用的,无有例外。比如,唐韩愈《改葬服议》:“俭之与奢,则俭固愈于奢矣。虽然,未若合礼之为懿(美好)也。过犹不及,其此类之谓乎?”李国文《老刀枪》:“关心过了头有时候过犹不及,就会产生副作用。”
“有过之而无不及”则是简单的比较,意思就是(甲)超过(乙)。显然,与“过犹不及”不是一回事。
此文摘自《词误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