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楼文化 如何让男人们醉生梦死
中国古代的妓女、尤其是清代以前的妓女,在中国古代的文艺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从而形成了一种“青楼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有成就的女歌唱家、女舞蹈家、女音乐家会得到很高的荣誉,而在中国古代,一些家妓、官妓(也包括极少数市妓)则是所处时代歌舞音乐艺术的代表,对推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她们为了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享乐需要,往往要经受严格的艺术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教养。
最初的青楼并不是特指风月场所,而是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麹允传》云:“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另一种来源据说跟齐武帝有关,《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云:“ 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世人谓之‘青楼’。”不管是指代豪门大户,抑或专指帝王之居,但丝毫不能改变青楼高贵雅致的品质。
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唐宋以后,青楼逐渐偏离出它的本义,成为风月场所的代名词。这或许与唐宋时期娼妓业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宋时期,妓院有着许多耳熟闻详的名字,如平康、北里、章台、行院、勾栏等,但都比不上青楼这个名字让人印象深刻,充满着玫瑰色的梦幻色彩,这当然与出入青楼里的男人们的性心理以及他们涉足青楼的原由息息相关。当娼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关于妓院与妓女的书写与描绘便变得清晰起来,在许多男人尤其是那些流连于风月场所的士子眼里,在高贵雅洁的青楼里住着不食人间烟火恍如神仙的“神女”,这不正契合了他们对于女性的最美好的憧憬与想像吗?
古代中国,由于盛行包办婚姻,多数男人在结婚之前,对妻子一无所知,更体验不到谈恋爱的滋味。林语堂说:“青楼妓女适应着许多男性的求爱的罗曼斯的需要,盖许多男子在婚前的年轻时代错过了这样风流的机会。” 流连青楼的男人,其目的主要不是满足性欲的需要。正如张爱玲所说的,“过去通行早婚,因此性是不成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男人上青楼,主要还是想实现谈恋爱的愿望。古代的青楼,确是谈情说爱的好地方,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相伴,有精致绝伦的装饰与精美无比的菜肴,对好食色的男人极尽诱惑。青楼女不仅有范儿,还有气质、品味。然后是要有技艺,琴棋书画至少会两样,最后才看外观容貌。自然引得男人如过江之鲫。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当金钱万能的思想波及到青楼后,青楼变成了妓院,客人也由贵胄公子摇身一变为商贾大款,原本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也搀杂着大量的金钱与肉欲。《清稗类钞》云:“妓院初有规则,至光宣间而荡然无存。客莅院,妓侍坐,婢媪遥立,伺应对。后则嬉戏成风,谐谑杂作矣!客初就坐,妓自进瓜子,婢媪进茗,茗碗必有盖有托。后则以无盖无托之瓷瓯进矣!”过去的繁文缛节被抛得一干二净,青楼已经演变成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所。娼妓业,现代人给它取了一个中性的名字:嫖娼卖淫。
先有男人嫖娼的需要,才有会女人卖淫的出现,这是商品经济中供求概念的外延。但不管怎样,嫖娼与卖淫,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诸多的问题,这其中包括家庭道德观念、性病的传播、金钱至上主义的泛滥等等。为此,中国历朝历代都对娼妓业进行严格控制,当代中国政府更是明令禁止。然而,尽管政府为打击卖淫嫖娼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尽管大部分人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嫖娼卖淫的危害,但在商品经济社会,这一现象不但没有灭绝,反倒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透视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楼文化,透过千奇百怪的娼妓现象,揭开中国特色青楼文化背后的隐秘世界。从众多奇异诡谲的世象百态中,追寻我们中华民族变态文化心理的病根,探索与挖掘潜藏在中国青楼文化现象中的正义缺失、公平贬损和人性错位等“潜规则”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更多文章请关注:哪个妞污,那个妞污! ng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