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 小人物们救灾的故事 未公开图片 – 哪个妞污

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 小人物们救灾的故事 未公开图片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撕裂了龙门山脉那片翠绿的土地; “重生”的灾区一种历经磨难的人性光辉跃跃生长。

你是否还记得,八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岁月匆匆,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创痛的灾难,一晃已过去了8年。各地纪念地震的活动仍会进行,不过关于这场地震的讨论,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沉寂下来……

汶川地震八周年前夕,记者重访灾区,触摸到一份份被深埋的感动。

故事都发生在“边缘地带”,主人公都是“小人物”。

一名“乡官”与500名游客

记者到四川省茂县渭门乡采访,正赶上100多名游客重访地震时受困并被救的地方,人们跳起羌舞,锣鼓喧天。据乡里人说,每年都有上千人回来“感恩”。

当年,地震发生时,渭门乡纪委书记杨康军大喊一声“地震了!”就跑出办公室,准备直奔乡政府北边、村民最多的椒园村窄溪组。

然而,半路上却遇到了更凶险的事情。咆哮的飞石砸向公路上正在行驶的九寨沟回成都的旅行团车辆,短短一段路上,两辆旅游车眼睁睁被掩埋,十几辆车被砸得七零八落。

“先救人!”杨康军顾不上四散的飞石,和周围的人一起搜救游客。在黑水河边一块青石下,他发现了一辆没有被砸毁的车辆,车上有23人。

杨康军迅速集结惊恐的游客,一边盯着山上的飞石,一边指挥通过。

一名美国游客迟迟不敢迈步。情急之下,杨康军猛然一把将他推过正在飞落石头的塌方口。“你侵犯了我权利!”美国游客冲着杨康平大喊。杨康军也急了:“维护你的权利,就保护不了你的生命!”游客顿时安静了。

12日当天,杨康军一直在不断滚落石块的山间公路上寻找,和民兵共搜救出500多名游客。

如果说灾难来临时不容多想,接下来的等待却最难熬。

果然,到了第三天,3名游客偷偷跑了,但因没找到路又回来了。许多游客开始绝望,心理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们不知道,当地的乡亲们正冒着生命危险将一封封“鸡毛信”传递出去。

15日,15名伞兵降落在茂县政府广场上,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46小时之久的茂县告别了“孤岛”。

从12日地震发生,到19日游客全部转移,8个昼夜,包括渭门乡救助的500名游客在内,偏远的羌城茂县共平安转移7683名幸存游客,创造了救援奇迹。

“我得干点事!”

在夹金山南边的四川宝兴灵关镇,记者到李英俊家里采访,一进院子,一辆车身贴满“抗震救灾志愿者”、“誓死保卫生命线”等大红间距的面包车,显得格外显眼。

他的主人,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的李英俊拍着胸脯说,如果需要,他随时准备出发。

“5·12”大地震那天,地动山摇,眼看自家房子上的瓦片刷刷地往下掉,52岁的李英俊非常心疼。但当他听到,山那边更严重,家门口这条路将成为运送救灾物资的生命线。

汽车技师出身的李英俊坐不住了:“我得干点事!”。一番简单的商量,夫妻俩连夜蒸了81个馍馍,带上工具,出发了。

李英俊知道,在这条生命线上,要翻越大雪山,路况、气候、海拔,将是运输救灾物资车队难以逾越的困难。他要守在这条线上,为过往车队服务。

“怎么了!”

“爆胎!”司机一脸焦急。

“我看看!”

司机将信将疑。大家心里清楚,在这样高寒缺氧的地方,不赶紧修好,夜里就可能送命。

李英俊脱下棉衣,铺在车下,雪水很快漫过棉衣。山上不比山下,平时拧3分钟的轮胎螺丝,山上要十几分钟。发现右后轮还卡着石子,他抡起锤子猛砸钢钎试图将石子抠出。由于在高海拔上用力过猛,他忽然喘息急促,5斤重的锤子重重落在左手上,手顿时肿如面包。

入夜,李英俊辗转难眠,一直在想如何帮助运输车队减少事故,安全翻越夹金山。他想出了办法,并立即起床赶往位于夹金山上的救灾指挥部。

“你找谁?”宝兴县委副书记问。

“我找交通局长,要印”行车提示”。”

这个“提示”,是李英俊多年在这条公路上行驶的经验总结。“提示”内容:您已进入高原地区,山高路陡,为了您的车辆不烧轴承,不拉缸,不损坏变速箱,请您使用中油门行驶,保持动力,注意降温,安全行驶。

“提示”立即被交通局采纳,并连夜印刷了9700份。第二天,李英俊带着这些“提示”,站在路边,见车就发。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像个战士。8个月,在这段路上,3000多辆车,几千次翻越夹金山。

那些日子,李英俊多少次因高原反应晕倒在地。“如果我死了,不要麻烦政府,把我埋在路边!”李英俊一次次交代妻子。

“一家一家组成国家!”在他心里,爱“家”是责任。

前赴后继的兄弟

如今的汉源新县城,已不是3年前残垣断壁的模样。废墟上,已崛起花园式小区和一排排精致的民房。

2009年7月12日,空气中透着股股热浪。湖北援建的汉源萝卜港工地,机器轰鸣。

入夜,新一轮夜班开工了。有人提醒刘国强“带上药”,他“嗯”了一声,出门了。

强光打在操作台上,120分贝的噪音直让人眩晕。他戴上防尘面罩,启动、配料、进水、搅拌、装车,一切照旧。4个多月来,这小小的操作台就是刘国强生命的舞台。

这是一个近20万平方米、89栋居民住宅楼的重建项目。刘国强和7名职工每天为工地提供近200方混凝土。相当于每月420节火车皮的货运量。

凌晨快一点,刘国强抬起胳膊向司机打了个手势,可以装车了。突然,所有机器停止了轰鸣,工地四处一片黑暗,停电了。

接到“随时待命”的通知,刘国强向工友交代了一声,拖着疲惫的步子走向宿舍,然而,刚走到门口,他便栽倒在地,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他是累死的,累死的。”工友董三华说起他,几度哽咽。

其实,刘国强有许多理由可以不参加援建,父亲重病,孩子年幼……但当他听说,自己所在的湖北省工业建筑总公司要参加四川汉源灾区援建,他就积极地报了名。

面对弟弟的去世,来料理后事的哥哥刘国庆悲痛万分,听着工友们的讲述,他坐在弟弟生前曾工作过的混凝土操作台上,失声痛哭。最后,哥哥“为了弟弟未尽的心愿”下决心留下来,和弟弟的工友们一起,将一块块砖垒成幢幢楼房。

今天的汉源,旧貌已换新颜。在新居里幸福生活的人们,不会忘记,这对前赴后继的哥俩,不会忘记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援建者……

妻子被埋,有空去看一眼

16日下午,都江堰二王庙。

一辆警摩停放在路边,一些大树仍摇摇欲坠,险情不断。路边,站着一名警察。他叫张健,47岁,都江堰市公安局民警。“请行走在道路中间。”张健对经过身边的每个人都要送上一句叮嘱。

这句话,他在几个小时内已说了上百次。

他与群众交流时,总是神色镇定,而自己的内心痛苦又有谁知道,因为他的妻子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张健告诉记者,“12日下午发生地震时,我正在二王庙一带值勤。灾难暴发,受伤游客不计其数。有人躺在地上呻吟,有人奄奄一息……场面完全可用”恐怖”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张健立刻拦截路上一些车辆,有私家车,有客车,陆续将伤者抱上车。警服上、手上、脸上都是鲜血,他用自己的一双手救援了100多名受伤群众。

天黑,山静。这时,张健获知噩耗,他的妻子死了。“我当时脑海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敢去想。”他轻声地说。张健的妻子肖素莲在中国银行营业部上班,位于都江堰蒲阳路。地震发生之后,银行大楼顷刻间全部塌陷下去。与肖素莲上班的多名同事同时遇难。

当晚9时,都江堰城区在灾后一片漆黑,无声无息,惟有悲伤。张健站在塌陷的大楼前,显得格外孤独。他一个人,不说话。“那一时刻,妻子的面容在我脑海里时隐时现,想哭也哭不出来。”他说。张健擦干眼泪,点燃一支香烟。看着手中的打火机,再次勾勒起他对妻子的思念。打火机是在几年前,张健过生日时,妻子赠送给的生日礼物。如今,它成为永久纪念的东西。

14日中午12时,张健几口吃完一盒方便面,来到蒲阳路。利用短暂的间隙时间,看看被埋废墟中的妻子。他站了几分钟之后,又返回二王庙值勤。

14日下午,张健第二次来到蒲阳路看看妻子。因张健妻子被砸的面目全非,尸体被挖出来之后,根本无法辨认。15日,尸体被火化。

“妻子被埋时间太长了,我有时间就来陪陪她,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张健话音未落,他腰间的对讲机响了,得知前方又出现险情,要求张健马上支持。“对不起,我得走了。”他驾驶着摩托车消失在大山腰,背影越来越远模糊。

菜刀劈路,挽救60条生命

5月12日下午。地震之后,与汶川直线距离仅10公里的龙门山镇顿成一片废墟,难以计数的居民在残垣败瓦之下呻吟挣扎。白水河派出所的10名民警紧急动员,与治保巡逻队一起抢救出70多人,其中大部分身负重伤、血流不止。

山上药品匮乏,但上下山的道路此时早已被巨石和大树阻断。如不迅速开辟一条通道运送伤员下山,镇医院里的60多名伤员会如何?两难之际,徐锐在街边一家倒掉的卤菜铺子边捡起一把菜刀,大踏步往山下跑去。

那时已是当晚7点。地震之后的龙门山镇上空黑云密布,阴冷的山风扬起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隐隐生疼。在白水河大桥前2公里处,徐锐和4名民警挥动菜刀,斩劈横梗在泥路中间的大树。在山上生长了数十年的树木粗大坚韧,徐锐第一刀劈下去用力太猛,菜刀竟然深深陷进树身、拔不出来;他用力猛抽,菜刀弹起,重重地砸在胸口,痛得险些闭气。

于是第二刀用力稍轻,然后是第三刀、第四刀……当粗大的树干从中断开时,漆黑的雨夜中突然传来闷雷似的巨响,路边的山体再次崩塌,沙石树木竟然直冲到徐锐的脚边!几个急性子的民警手中动作丝毫不停。渐渐地泥路上的人越来越多:在镇上维持秩序的民警又被抽调了3人来此,帮忙抬树、抬石头;在地震中轻微擦伤的一位居民也从家中操起了菜刀,一阵狂舞乱劈。

漆黑中不知劈斩搬抬了多久,眼前豁然开朗。原本被阻断了半里多的道路一无障碍,与通往山下的道路连接在一起。13日上午,镇上的所有重伤员都沿着这条“菜刀路”被送下了山。望着伤员撤走的背影,徐锐才意识到红肿的双手锥心的疼痛!

徐锐说,他知道有两位战友已经永别了,但在全所民警绝口不提“死”字的情况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仍然坚称“我们所上有12名民警”。

一位失去爱子仍坚守岗位的公安战士—杨占彪

地震发生后,绵竹市区内人车混杂,街道拥堵不堪,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杨占彪按上级指示立即与同志们来到市中心疏通道路。他心中那块石头总也放不下,不知道18岁的儿子就读的汉旺中学情况怎么样了?当接到大队长要他立刻赶赴汉旺组织灾后救援的命令时,心中一惊:“难道汉旺的灾情比城内还严重?”他立刻组织民警向汉旺出发。

一进汉旺镇,他呆住了,昔日山清水秀的山城,已变得面目全非,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有毒气体,楼房整栋倒塌,到处是瓦砾,废墟中的呼救声不绝于耳。不祥的感觉顿时笼罩全身,多么想到儿子所在的中学去看看啊!但看到混乱的道路,想到承担的负责维护现场交通秩序的指挥任务,他忍住心中那份强烈的牵挂和担忧,稳定情绪,迅速向队员们下达任务,立即投入战斗。

“中学教学楼全部倒了,学生被埋了”,可怕的消息使他突然掉进了冰窖之中。但一丝侥幸还在脑海中,儿子也许不在其中。于是,他努力排除情绪影响,专心指挥车辆。但稍有闲暇,他就向汉旺中学方向眺望,多么希望那个熟悉的身影能由远及近,来到自己跟前,亲热的叫他一声“老爸”。

5月13日下午,灾难过去了一天,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的情况被证实了,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的杨占彪听到消息后,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伤,泪水从这位40多岁的汉字眼中不断涌出。他把工作交给其他同志,赶到汉旺中学,协助武警战士们开展救援工作,希望尽快找到儿子。每当救出一名生还者,他的希望就增加一分,但儿子始终不见踪影。

5月14日下午,又一位遇难者被发现,当武警战士抬着遗体从杨占彪身边经过时,他那双充满血丝的眼睛发现了极不情愿看到的一幕,那是一个十分熟悉又血肉模糊的身影。他屏住呼吸,仔细端详那张年轻的脸,虽然肿胀变形,但仍然分辨得出,这就是平日里那张对他总是充满朝气又撒满阳光的脸,还有那身他亲自购买衣服好鞋袜……这一切都是真的,这一切就是残酷的现实!他把儿子冰冷的身躯紧紧抱在怀里,泪流满面,声音哽咽:“儿子啊,爸爸对不起你,爸爸应该早一点来救你,爸爸有罪,让你这么年轻就失去了生命,爸爸没有保护好你……”,在场的同事和武警官兵都潸然泪下。

第二天,交警大队的同志们看到,他们的副大队长杨占彪回到了工作岗位,他还是那样镇静地指挥着车辆,疏通着灾区繁忙道路……

更多文章请关注:哪个妞污,那个妞污!  ngn5.com    百姓污话题   http://ngn5.com/category/huati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