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苦是人生的增上缘! – 哪个妞污

星云大师:苦是人生的增上缘!


[转载]星云大师:苦是人生的增上缘!

原始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星云大师则站在人间佛教的立场上,认为“苦是人生的增上缘”。从人生的安贫乐道、以无为有、以病为友、忍苦成才等几个方面,来探究生命“转苦得乐”的奥妙。很多喜欢和认识星云大师的人都一致认为,大师的人生奥妙,来自于他注重事上磨炼、以圣贤大德为榜样的佛法参悟和心灵践行。

星云大师告诉我们:
“苦,是我们的增上缘,吃苦才能进步,吃苦才有人缘。”

大师坎坷的一生,可谓与苦长伴:出生时残酷的军阀混战正激烈,童年时旷日持久的中日战争及战时的父亲离失之痛;少年出家时的寺僧打骂、惩罚教育和贫苦生活;青年时的几次牢狱之灾及初到台湾时的艰难弘法;中年时步履艰难的佛光山开山建设;晚年时的病痛之苦以及社会上的种种谤佛之举等等,这些人生经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贫僧一生所受的苦难、屈辱、伤害、歧视,一言难尽。”

面对这些苦难和屈辱,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像历史上的先贤大德一样,面对诸种苦难并没有自伤自叹、怨天尤人,而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运用般若慧见“转烦恼为菩提,转痛苦为欢乐”,体现了大师乐观进取、安然自在的精神境界。大师是如何离苦得乐,

那么,星云大师是如何看待人生的苦的呢?他又是如何把苦转化为乐,从而以苦来磨炼自己、超越自己、升华自己,最终让苦成为人生的增上缘的呢?一起来跟随哲学诗画进入。


1,安贫乐道

从民族文化上讲,大师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他对“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孔颜之乐心领神会。

从生活体验上看,大师出身穷苦人家及受到外祖母节衣缩食的身教影响和以后常年的佛门清贫生活,种种这些生活体验使大师心甘情愿地过着“简单、淡泊、空无的生活”。清贫的生活让大师一辈子养成了不花钱、不储蓄的习惯,从而能够远离常人难以割舍的购买欲望。不过,这也得益于大师能充分汲取儒道中的“养心寡欲”、“少私寡欲”及佛教中的“无欲”等智慧,来净化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寡欲无欲的安贫乐道生活,使自己更能有效地利用时间来写作和弘法。

他自己曾说:“减少了很多的应酬,贫僧有了时间写作、读书、课徒,才感觉到人生的乐趣。”甘于清贫,心才能慢慢地沉淀和宁静,才能沉醉于参禅悟道的禅喜法乐;才能专注弘传佛法于五大洲的事业。正所谓“淡泊以宁静,宁静以致远”。


2,给的哲学

星云大师的智慧,还体现在他为僧团订立的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种“给”的哲学智慧,同样受到儒道哲学思想的影响。

儒家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道家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大师“给”的智慧更是对佛教“布施”思想的现代改造和有益阐发。他希望通过“给”使自己变“穷”的思想可谓用心良苦,这也是他“以无为有”的人生智慧在僧团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他说:“穷,对广大的弟子会有帮助。因为穷,你要奋发向上,你要辛勤努力,你要精进不懈,你要力争上游,你要发心光大常住。……穷苦,才会让人努力奋斗进取,极力去寻找生存的前途。

”这种“给”的哲学、“无”的智慧,不仅从根本上防止和杜绝了僧徒因坐吃山空或因积聚私产而产生的腐化和堕落所带给佛教事业的灾难,而且通过使僧徒热心关注和积极从事各种教育兴学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的“给”、“舍”使得僧团变“穷”、变“无”,从而不断激发僧徒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用奉献的行动来光大佛陀的事业。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是这个道理。


3,以病为友

佛家认为,人生实在有诸多的苦,最常见的就是老病死。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真是苦不堪言。了解星云大师的人都知道,他一生病魔缠身,患过天花、疟疾、肺病、糖尿病等重症疾病,但他却能“以病为友”。这其中有什么“不二法门”吗?星云大师的总结是——

首先,应当视生老病死为人生常事,不可过于害怕和恐惧。因为很多人得了病,本来病情不很严重,但由于自己疑心或过于注重反而加重了病情,不利于病情的治疗和健康的恢复。

其次,面对病情,应加强心理治疗,磨炼自己的意志。当然不是让人有病不治,而是要人在及时治疗的同时,更能从心理上克服病魔、战胜病魔。他认为“只要自己有信心,具有抗拒疾病的观念,有勇气胜过疾病,信心、耐力、勇敢、无惧、乐观,也能有医疗的功用”。

最后,要以无比的热情、忘我的精神去努力修道弘法,从而对疾病了无挂碍。大师晚年虽饱受糖尿病的折磨,但他“觉得糖尿病不是问题,但是要劳作、工作、运动,因为每天运动,消化了糖分,不会造成血糖过高的现象,那就应该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了”。大师这种乾乾不息的生活作风是对禅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古训的有力践行。

星云大师不仅可以“以病为友”,还能堪破生死奥秘。他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不死不灭”,因为世界万物的产生和形成都是“因缘和合”,万物本质上都是“缘起性空”的,即缘起故有,缘灭故无,恒无自性。因此,他对生死有一个新的见解。他指出: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我们要重新估定它在人生里的价值。人间佛教入世的性格改造了原始佛教的性空观,强调结缘的重要性。因此,好的人间佛教理念,就是要肯定人在人己关系、人群关系、人物关系等中来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活着的意义就在于给世间留下重要的生命启迪。


4,忍苦成才

星云大师成名前,其不仅病魔缠身,而且苦难和挫折不断,但他却视苦难、磨难为人生的增上缘。他说:“忍耐苦难,实在是青年学习的增上缘。如果人越是能经得起刻骨铭心的苦难。能够忍受得了,他必然是能够成功。”

对于苦难和挫折,他认为所有的困难,只要你坚持不懈,只要你锲而不舍,什么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就是困难,也把他视为磨炼我们的机会,是我们的增上缘。常人视挫折和困难为畏途,面对困难或灰心丧志或一蹶不振,这种人生态度决定了他终其一生一无所成。因为立志不坚、愿力不大,就会不断错过种种利用苦难磨炼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的机会,没有经过磨难的生命注定是苍白无力的。

历观中外历史上的圣贤、豪杰、仁人志士,哪一个不是忍辱负重、迎难而上,最终战胜困难、超越人生,完成人生使命。正如清初大儒颜元所说:“观自古圣贤豪杰,都从贫贱困苦中经历过、琢磨成,况吾侪庸人,若不受锻炼,焉能成德成才?遇些艰辛,遭些横逆,不知是上天爱怜我,不知是世人玉成我,反生暴躁,真愚人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大师的精彩人生写照。


5,苦乐流转

星云大师对于苦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件事总是有好有坏,有苦有乐,都在自己一念之间,一念善,就是天堂,一念恶,就是地狱,全看我们怎么去体会。只要看破放下,也就随喜自在了。

因为世间法都是相待的,不究竟的,由于常人习惯并执著于用分别对待的心理看待人事、物我关系,所以不能看破放下,不得自在。儒者颜元说:“人世苦处都乐,如为父养子而苦,父之乐也;为子事父而苦,子之乐也;苟无所苦,便无所乐。

道家老子讲“祸福相依”。无苦不乐也好,乐极生悲也罢,都是一种心态,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起心动念”。心念正、存心好,心中的正能量就会主导人对事物产生正确的看法,人生就容易积极向上,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觉得那就是苦,所以他能转苦为乐、转危为安。佛法所谓万法唯识,境由心转,正是源于此理。

苦为人生的增上缘,以苦升华自己的人生;通过“事上磨炼”让自己“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多识前辈言行以蓄其德,以圣贤大德为榜样砥砺自己的德行;培育心量的广大、立愿的坚固,让自己精进不已、日日不息;这些都是星云大师为我们总结出的人生至理,如果我们每人能从中汲取精华,然后转化为自我人生的思维指导,那将会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呀。

结语——大师之所以有如此高的造诣和伟大成就,就在于他参透了生命的奥妙,把握住了宇宙的真理。老子的道有时太玄奥,生活中的道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种因缘,一种随心自在的佛法,一种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和了悟的人生态度。
[转载]星云大师:苦是人生的增上缘!

百度搜索“哪个妞污”,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哪个妞污ngn5.com,您的女娲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女娲社区 哪个妞污? 那个妞污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