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 – 哪个妞污

[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

网友Sedio Lee[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说来感慨,十几年前我觉得有好多人不知道抑郁症这回事,总是希望人们能有所认识。现在可好,抑郁症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众词汇,家喻户晓,我反倒开始担心这个词会不会被过度引申,啥都往上套了。

本文不涉及生物学改变,不涉及社会人文影响,专门说抑郁和抑郁症本身。不建议对照自查

涉及抑郁的相关词汇,在精神医学中实在是太多也太乱了,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轻|中|重性抑郁发作、反应|内源性抑郁、迟滞|退行性抑郁、原发|继发|复发性抑郁、季节性抑郁、产后抑郁、老年抑郁、脑病|感染|内分泌|中毒|药物|毒品等引起的抑郁、精神病性|神经症性抑郁、应激性抑郁等等等等……这些概念要么存在不同的评价体系,要么来源于不同的起因,内涵处于各种交叉混杂的状态中。而抑郁症在精神心理谱系当中虽然有很多限定,可是ICD和DSM翻书如翻脸,一会加加一会减减,把抑郁症分来分去,一会给了神经症,一会给了双相中的一相,一会给了心境障碍,现在干脆把这个“病”给半除名了,等到下一版诊断手册出来,还指不定多乱呢。但是除非你要落笔写在资料上,这些我认为意义不是太大,叫什么名字也不太有所谓,诊断毕竟是医学人员方便自己的一个手段,具体到每一位来访者身上,我们只需要关注他们发生了什么,而不是想方设法把对方归纳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

抑郁这个词,严格来说不是描述一个情绪,而是一组情绪,包括悲伤、苦恼、沮丧,这是任何人都会遇到的,我们可以笼统的把这一组情绪统称为“不开心”。这描述了情绪的一个向量,即:向下的,也就是低落,和高涨相对应。情绪还有一个向量,指向时间,我们今天可以是开心的,明天可以是不开心的,这一小时是开心的,下一小时可以是不开心的。然而在情绪之下,还有个内隐的东西叫情感(心境),情绪是反应性的、短期的,情感(心境)则因为和认知结构价值观念人格特征结合了起来,更加稳定和长远(表问我情怀)。当抑郁情绪绵延数周甚至数月、数年像林黛玉那样,她的“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长期的不开心已经渗入了她的情感乃至人格。所以,分辨普通抑郁还是“可能有问题的抑郁”,第一个最显著的指标就是时间。看到这里你自然而然会问“多久?”,这个一时半会还说不好,诊断标准是一回事,实际情况则可能千差万别,有的标准说2周就成立,也有的说3个月。但是就算气质类型是抑郁质的人,人家一辈子都可能处于轻微的低落心境中,而从来不会达到疾病的标准。遭逢大难的人,人格都可能发生持久的改变,也未必就会出现临床症状。

情绪的另一个向量是强度,“有点不开心”和“很不开心”是区别蛮大的,达到“可能有问题的抑郁”的强度一般来说是严重的,我们都接触过各种抑郁量表,所以知道分级打分是评价抑郁程度的办法之一,其作用是尽力贴近对方的真实感受,测量出抑郁到底多重了,同时也不可避免出现误差和假阳性。毕竟,我们不是对方,不可能100%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就算你自己抑郁过,也不能确保他人的抑郁和你是同样的。通过行为,我们能觉察到的很少,比如抑郁的人可能会哭泣,但是更严重的抑郁,连哭都哭不出来。所以我们只有从经验上来摸索——抑郁到什么程度就可能是有问题的了?这里有两个词汇需要特别关注:沉重和压抑。其实抑郁这个词是很贴切的,一个人可以是“郁”的,即闷闷不乐。但在“郁”的同时未必会感到”抑“,这种压抑感反映了精神活动的抑制,同时也是抑郁症的重要表现。沉重则是这种压抑感的量度,抑郁症的人通常会感觉胸口发闷,描述如同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的感受,压得自己呼吸都困难甚至疼痛。而当抑郁好转时,他们更多的会描述”石头落地了“、”轻松了“、”解脱了“、”出气儿都顺畅了“,这比他们描述”心情好了“、”开心了“更有典型价值。似乎治疗不是使他们振作了起来或是找回了喜悦,而更像是去除了他们的枷锁。

上面所说的都是抑郁本身,持久和严重的抑郁才是核心症状,一般的不开心不算数。要注意的是,即使抑郁是持久而严重的,也不一定就是抑郁症。抑郁症的判断,抑郁固然是一个核心因素,更多要看”附加条件“,没有这些”附加条件“,我们可以认为你的情绪仍然是可以自主调节的,暂时达不到就医的标准除非你认为自己需要帮助。

在个别极端的栗子中,抑郁症甚至都可以不出现抑郁!有意思吧?因为抑郁症的另外两个核心因素是”自我评价降低“和”快感缺失“。

自我评价降低可以存在文化差异 ,比如东亚人的谦虚会被认为是美德,这导致了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吹牛逼、不要show、要低调。但是抑郁症的低自我评价常常是离谱的,离谱到最谦虚的人都甘拜下风。谦虚常常是种社交手段,是要表达给别人看的,而抑郁症们为了维持一般的社交活动,反而不会故意表达这种低自我评价,因为诚实表达会吓着人,会尴尬,勉强和大家一样谦虚,既做作又累又麻烦。面对最亲近的家人朋友时,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易激惹和自责自罪。说实话,要不是有古代的神职人员和今天的精神心理卫生从业者,我都想不出来他们还可以把真实的自己表达给谁。(叹口气)。他们不是把这种低评价当成手段,不是拿它去实现什么目的、引导他人反应,是真的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各种差劲各种低贱全面无价值,很多CBT治疗正是从这一特点入手,通过纠正认知上的谬误来启动整体恢复。

快感缺失就具有普遍性了。这里所谓的”快感“更多指的是心理愉悦而不是生理愉悦(仍可出现知觉迟钝)。很多抑郁症患者分得出食物好吃不好吃,热天洗澡后会觉得清爽,放松下来也觉得舒服,做爱仍可以有高潮,甚至听相声看小品也会大笑。但是!他们失去的,是用”心“去体验其感受的能力,准确的表达似乎应该是”情感体验的缺乏“,进而往往导致“求索动力的缺乏”。我端一盆栗子出来大家尝尝:
hmm,这个苹果味道不错,再来一个?算了。
快憋不住尿了,上厕所?懒得动。
家人爱我,唉真是难为你们了,可是我感受不到。
这个视频好搞笑哈哈哈,心情平静如水。
游戏通关!终于可以放弃了好没劲。
过去我爱自弹自唱,现在我别说碰琴了,连音乐播放器都懒得按个play
今天大家都夸我裙子漂亮,so…呵呵。(当下语境)
熊孩子,越看你越烦,生你就是个错误。
叫我出去一起唱K?不是不行,艾玛还得洗脸穿衣服,我还是在起床这个阶段就放弃吧…
恋人给我准备了惊喜?妈蛋我真的惊到了,可是说好的喜呢?
彩票中了500万?我…我…我TM不care….
通俗的说,抑郁症仍然可以“爽”,却怎么也“享受”不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人类确实是由“灵魂”驱动而不是由简单的生理需求引起的反射型动物啊(仍然要对行为主义致敬)。

核心症状是通过统计学归纳出来的,有多“核心”只是目前医学界心理学界暂时公认的一些主流看法,法律意义和书面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可不能死死咬住不松嘴,硬说你有你就是,没有你就不是,除非你要打官司。不贴标签是业内常识了,就不强调了。

抑郁症的附加症状。附加症状包括焦虑(共病率可达40%以上)、激越(罕见)、易激惹(比较常见)、精力丧失(在目前我国很常见,应该与社会文化乃至生物学基础有一定相关)、睡眠障碍(常见,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等)、行动迟滞(精神科多见而心理门诊少见)、思考困难及注意力受损(同上一条)、食欲|性欲|体重下降(常见,国外的暴食、性瘾等反例也不少,国内相对不多)、疑病(罕见)、强迫(少见,往往是抑郁的前驱症状)、恐惧(罕见)、幻觉|妄想|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木僵(罕见,应该怎么做你懂的)。大家挑吧,凑够多少可以算抑郁症?请去翻DSM、ICD和CCMD,我怕有人拿着说明书学习,学着学着就快乐的给自己确个诊,所以这里就不列出来了。

自杀及自杀观念:自杀观念按冷酷无情的统计分析来说,应该属于抑郁症的附加症状而不是核心症状,因为仅占15%,而实施自杀的又少些,实施成功的又少些(不敢列数字了)。自杀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一个大课题,抑郁症是自杀的一部分,同时自杀也是抑郁症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重叠的多少暂且不说,但是由于该观念变成行为的破坏力太大,一旦成功的后果就是没有然后了,所以不得不单独拿出来重视。我在这里基于抑郁症的文本叙述,故不再展开讨论自杀及自杀观念的问题。只提请大家注意:即使来访者有自杀观念,也不等于“妈呀这人都不想活了一定是很严重的抑郁症”,自杀观念|行为同样来可以来源于各种适应|应激性障碍、心因性反应、某些人格障碍、物质滥用、以及精神分裂症。只是在对方表现出自杀观念的时候,别管他是不是抑郁症了,你一定得知道该怎么办。

好奇的童鞋们请大家记住哦,你确诊不算,我确诊….严格来说也不算,因为“抑郁症”这个名词只是个皮相,它囊括不了你,我也不会按图索骥照书开药。你是谁?你咋了?咋能好?这三个问题才是我们这些从业者真正关心的,等你好了以后,你随便安个啥病名都行。

总结和FAQ:抑郁是正常的,要达到抑郁症的程度,我觉得好多人还得加油才行(误)。你如果看完了全文,就会发现抑郁症是“一系列改变”而不是单纯的情绪问题,它的影响范围是广泛的,从生理上到心理状态到人际关系到社会功能都可能受到损害。
这些症状是可逆的吗?absolutely yes!
抑郁情绪是抑郁症的开端吗?不一定,这涉及的可能因素就海了去了,无法全盘罗列。
我需要治疗吗?就算你一脚踩进了抑郁症的门口,也不等于非来找我们不可,但如果你还在苦苦挣扎,我担心你挣扎到耗竭了反而失去求助意愿。
抑郁状态是什么?没有这个词。最接近的意思可能是恶劣心境,恶劣心境是个诊断但不是病名,要求持续2年以上才成立,有抑郁症的部分特点但主要集中在饮食睡眠社会功能的轻度损害上,也就是过去所谓的抑郁性神经症。可以把这种心境障碍看作是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容易(几乎是肯定会)发作抑郁症。

我开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还不确定要写给谁看,不知道是要科普还是要请同行评议,最后就做成了这锅夹生饭。大半夜的草草写完也不检查了,想到什么明天再补充,请大家留言指正。

网友胡小五[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引自
抑郁,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
By Andrew Solomon

网友何昕颐[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抑郁情绪基本就是心境低落为主。换句话说,就是不开心。它是一种不高兴的情绪,只是情绪,基本不伴有其他,而且由于人情绪本身就是有波动属性的,所以它持续时间不长。它是正常的,正常人都可能体验过。
但抑郁症基本会有兴趣和愉悦感降低、容易疲劳,并可能会伴有对前途判断暗淡、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注意力不易集中、自罪感、自伤或自杀行为、睡眠问题等等。也就是说抑郁症是从自我评价、情绪情感、生活状态甚至到躯体,都有不良的地方,而且还有时间要求。它是综合的。
抑郁状态,我理解的是包括ICD10的恶劣心境和以前的神经症性抑郁。它达不到发作的标准,但是长时间出现心境低落,自我感觉能力不足等等,但是还能应付正常生活。突出表现就是长时间的情绪不好,自我评价降低等,而且曾经可以有过符合轻度发作的情况。也就是说,它比轻度抑郁发作要程度轻,可能症状条数少一点,但时间久。
抑郁症、抑郁状态的诊断,并不仅仅是上面这些文字,实际诊断需要根据医生临床判断。所以不要自己拿条文来框自己。

网友极乐[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一句话帮你概括出来两者区别:你所处环境应不应该抑郁。

网友Meta Du[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给一个DSM-V对重性抑郁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的临床诊断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并非只依据这个标准,有需要请找专业医生。
DSM-V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 第五版) 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 摘自Wikipedia)。总之应该算是比较权威的参考……如果不是最权威的话。
我没找到中文翻译……本来想翻译一下的但是打完字发现怎么这么长!就只说下大意吧 _(:3」∠)_ ……仅供参考。英文原文在后面(希望不会侵权被打死_(:3」∠)_)。

以下ABCDE五条必须全部满足,其中A里面的9项症状至少出现5项,并在两周以上的时期中几乎每天出现,且 1) 抑郁心境2) 兴趣或快感缺失这两项至少出现一项。
A包含的9项症状大约是 1)抑郁心境 2)对几乎所有活动都缺乏兴趣或快感 3)体重或食欲发生显著变化,且不是由规定饮食造成(比如节食减肥) 4)失眠或嗜睡 5)心理运动(?)激躁或迟缓,且能够由旁人观察到(比如一整天都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或者动作非常缓慢,等等) 6)疲惫或失去能量 7)失去价值感或者抱有过度的罪恶感,且不仅仅是自责或者因为自己生病而产生的罪恶感 8)思维能力或注意力下降,或无法做决定 9)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和对自杀的构思
B这些症状引起了临床上显著的痛苦,影响了正常社交、工作、学习等重要的机能
C症状不是由其他药物引起
D其它一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不能更好地解释这些症状的产生
E没有出现躁狂(如果有的话更可能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所以抑郁症患者普遍会出现抑郁情绪,但除此之外还会有很多其他的症状,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虽然理论上即使没有出现抑郁情绪也可以被诊断为抑郁症,但是非常罕见。

另外,这个诊断标准在注[1]里特意区分了抑郁症和悲痛(grief, 尤其指重要他人死亡之后的悲痛)的区别。悲痛主要表现为空虚和失落感,且情绪和想法(甚至包括自杀的想法)大多和死者有关,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减轻,一般也不会有自我价值感降低。但抑郁症的抑郁一般持续时间长,几乎难以感受到愉快的情绪,自我价值感也普遍会降低。抑郁症中自杀的想法大多是由于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不配活着,或者是无法忍受抑郁带来的痛苦。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 Diagnostic Criteria
A. Five (or more)of the following symptoms have been present during the same 2-week periodand represent a change from previous function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ymptoms is either (1) depressed moodor (2) loss of interest or pleasure.
Note: Do not include symptoms that are clearly attributable to another medical condition.
1. Depressed mood most of the day, nearly every day, as indicated by either subjective report (e.g.. feels sad, empty, hopeless) or observation made by others (e.g., appears tearful). (Not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an be irritable mood.)
2. Markedly diminished interest or pleasure in all, or almost all, activities most of the day, nearly every day (as indicated by either subjective account or observation).
3. Significant weight loss when not dieting or weight gain (e.g., a change of more than 5% of body weight in a month), or decrease or increase in appetite nearly every day. (Note: In children, consider failure to make expected weight gain.)
4. Insomnia or hypersomnia nearly every day
5. Psychomotor agitation or retardation nearly every day (observable by others, not merely subjective feelings of restlessness or being slowed down).
6. Fatigue or loss of energy nearly every day.
7. Feelings of worthlessness or excessive or inappropriate guilt (which may be delusional) nearly every day (not merely self-reproach or guilt about being sick)
8. Diminished ability to think or concentrate, or indecisiveness, nearly every day (either by subjective account or as observed by others).
9. Recurrent thoughts of death (not just fear of dying), recurrent suicidal ideation without a specific plan, or a suicide attempt or a specific plan for committing suicide.
B. The symptoms cause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stressor impairment in social, occupational, or other important areas of functioning.
C. The episode is not attributable to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 substance or to another medical condition.
Note: Criteria A-C represent a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Note: Responses to a significant loss (e.g., bereavement, financial ruin, losses from a natural disaster, a serious medical illness or disability) may include the feelings of intense sadness, rumination about the loss, insomnia, poor appetite, and weight loss noted in Criterion A, which may resemble a depressive episode. Although such symptoms may be understandable or considered appropriate to the loss, the presence of a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in addition to the normal response to a significant loss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This decision inevitably requires the exercise of clinical judgement based on the individual’s history and the cultural norms for the expression of distress in the context of loss. [1]
D.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is not better explained by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 delusional disorder, or other specified and unspecified schizophrenia spectrum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
E. There has never been a manic episode or a hypomanic eposide.
Note: This exclusion does not apply if all of the manic-like or hypomanic-like episodes are substance-induced or are attributable to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nother medical condition.

[1]In distinguishing grief from a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MDE), it is useful to consider that in grief the predominant affect is feeling of emptiness and loss, while in MDE it is persistent depressed mood and the inability to anticipate happiness or pleasure. The dysphoria in grief is likely to decrease in intensity over days to weeks and occurs in waves, the so-called pangs of grief. These waves te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oughts or reminders of the deceased. The depressed mood of MDE is more persistent and not tied to specific thoughts or preoccupations. The pain of grief may be accompanied by positive emotions and humor that are uncharacteristic of the pervasive unhappiness and misery characteristic of MDE. The thought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grief generally features a preoccupation with thoughts and memories of the deceased, rather than the self-critical or pessimistic ruminations seen in MDE. In grief, self-esteem is generally preserved, whereas in MDE feelings of worthlessness and self-loathing are common. If self-derogatory ideation is present in grief, it typically involves perceived failings vis-à-vis the deceased (e.g., not visiting frequently enough, not telling the deceased how much he or she was loved). If a bereaved individual thinks about death and dying, such thoughts are generally focused on the deceased and possibly about “joining” the deceased, whereas in MDE such thoughts are focused on ending one’s own life because of feeling worthless, undeserving of life, or unable to cope with the pain of depression.

网友Dark刀[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小时候家境殷实,过着舒适快乐的儿时生活。
偶尔对所遇的事物感到忧心也会迅速的淡忘。
只是有时换位思考时,将一些惨烈的事件代入于自身时,会感到害怕。
因为生活的环境在那时还相对比较落后,
而我的生活圈子相对比较广泛,各色人群都有所接触
心思细腻的我总能在和某些人相处的过程中感觉到他们的卑劣性格。
不过这无关紧要,忘记而投入于喜欢的事物是我的逃避方式。
生活匆匆,学习较好的我被家里送出县城,就读于市重点初中,
而我的胆小性格,依然没能阻挡我家外学习的路途。
我开始接触到一些有着优越感的同学,
自卑油然而生。
借此,我开始感到没有安全感。
我选择通过投入学习去逃避这些让我感到不安的情绪。
三年对于未经世事的就这样在挣扎的学习中度过。
也许正是以为总是逃避不安的情绪,
而让我对于危机的到来总是没什么意识。
中考我以1分之差而落榜于某重点高中,
开始衰落的家里还是继续为我付出了3万元的择校费。
父母的责怪和家庭的不堪,开始让选择逃避的我有点喘不过气。
步入高中的我只能以更加投入学习的方式去忘掉这些让人不安的感觉,
努力收获成果,在考试的来临时我总算是获得了一个较好的成绩,
而判断能力不足的我却对所获得的而沾沾自喜,忽视了循序渐进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性。
一年的高一学习生涯取得了一个非常好的成绩,也收获了大量的赞扬,
这时的麻痹大意可能也是我走入抑郁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并不是因为非常喜欢学习而去学习,
也不是因为对生活的感悟让我明白我需要学习。
真正原因是我选择逃避不安的感觉而去选择学习。
直到游戏和小说开始进入我的生活,
我同很多人一样不可抑制的被深深迷住。
游戏是可以逃避不安,而且更加轻松快活,
小说是可以让人感觉到精彩,新奇,兴奋,快乐,轻松,这些可以代替不安的感觉。
我无防御性的进入了上课用mp4看小说的,下课去网吧玩游戏的恶性循环。
至此,进入正题。
成绩下滑的我开始受到老师们的重点照顾,
MP4在屡次上课的时候使用终于被逮了个正着,
对我寄予厚望的老师和父母开始限制我的生活范围,
我的住校生活变为了走读,按时回家,本每天放学后的篮球活动也因此而被禁止,
一种压抑的感觉浮上心头,感觉不到快乐的我开始感到不安,
无知的我开始寻找获得快乐的方式,借来同学不用的手机继续着我的上网生涯(那时我有手机但是上不了网的那种洛基亚,所以借了土豪的不用的垃圾国产机但可以上网看小说的那种),常常看到夜晚3点半。
身体的疲劳让处在发育阶段的我无法在上课时不睡觉,
大量的睡觉也被老师们记在心里,
几天之后,月考后,成绩依然退步的我开始被全方位接受检查,
心思细腻的我开始感觉到老师家长同学对待我的行为的悄然改变。
为此我只能选择继续躲在被窝看小说的方式去逃避这样的生活。
我开始感觉到无奈,
对于落后的学业,
本对于自学能力几乎为0我难以追上,
在女生面前也总是感觉到自卑,
但是时间不会等待你,生活还是要继续,
拖着这样狼狈的身躯继续行走在这种感到无奈的生活中。
大家行为的变化,对于总是没法通过学习逃避的我来说,开始陷入这种死循环,
每晚流着泪到3点半的我终于学会了去思考这一切,为什么?
对于我这样一个懦弱的男生来讲,这种痛苦的生活在不断加重的外界环境下开始逐渐放大。
没一秒钟感觉都无法支撑下去,轻生念头开始产生,
所幸的是我的人生责任感和所处环境的无选择性把我逼回了继续苦苦支撑的痛苦旅程,
感觉到孤独,记着这些痛苦,极端的个性开始无法抑制的产生,只是为了支撑活下去。
对于有限知识的我来说,对于这一切的思考往往得到的都是一些比较极端的结果。
我挣扎着,思考着,流着泪,并且更加痛苦着,只为了去记住这些痛苦,而陷入极端的自我磨练中。
时间流逝,高考我靠着高一的老本硬是闯入了一所还可以的大学,
只是家庭的落败和大学同学的瞧不起总是让我陷入无法自拔的痛苦中。
有时我甚至会想,我是不是就是为痛苦而活的。
这时的我,早已千疮百孔,我开始发现,自己无时无刻都会陷入痛苦的回忆中。
大家的眼神和行为是那么的让我感觉的痛苦,
高一健谈的我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总是深深的沉默。
我开始忘记所学知识的内容,脑海中总是泛过一个个感觉到痛苦的镜头。
终于得到喘息的我开始通过玩游戏来让脑海暂时性的不去回想这些痛苦的回忆。
这样我又再次陷入了会使我继续经历这些痛苦逃避式生活的状态。
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责怪任何人,你只能默默的去承受,选择逃避,往往意味着你将可能面对更多的痛苦。
时至今日,我已大学毕业多年。
你可能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个软弱的男生在哭泣中度过了8年。
这种每时每刻只要一停下来就会想到痛苦的生活将会一直陪伴着我的一生。
虽然我现在已不会哭,但痛苦就像钉子一样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一个无法愈合的印记。
他已成为我活下去的一种方式,一种支持。
如果我死了,连痛苦都没了,活着,最起码还有痛苦!
无法控制的感觉,无法控制的情感,我依然脆弱,依然倔强。
既然我无法回避这种痛苦,那我只能希望其他人不要有我这样的痛苦,
我能做的只有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让所有人能够少些痛苦,多些快乐。
能找到活着的意义,我也不算太痛苦。

苍白的语言以及粗浅的语言水平没法深刻的描述情感过程以及程度,
存在的错漏与不通顺还望各位原谅。

在笔者对于自己有限的了解程度看来,抑郁是无法自控的去回忆痛苦的记忆,换言之就是痛苦的记忆非常深刻的印在了抑郁者的脑海中,而在一定程度的抑郁次数之后,抑郁者又会更加容易的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产生痛苦的念头,就是装着痛苦回忆以及痛苦事件的部分脑细胞与事物反映细胞产生一定程度的联系。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抑郁者可能脑海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痛苦记忆与痛苦事件的脑细胞,以及这些细胞与其它脑细胞产生了更加多而复杂的联系,当达到他所无法承受的地步是,会产生自杀这种逃避痛苦的念头。

网友乱语[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一个症状无故持续两周以上就称为症,称作症就影响生活了。
而抑郁的情绪大家都会有,比如落榜,失恋,都会伴有多少抑郁情绪,但正常人这种情绪一段时间就会恢复。
另外大家不要光回复顶不点赞啊,人家会伤心的说。

(评论里有人问我方法的,刚还被私信问方法,不知道你们具体想问什么?抑郁症每个人发病原因不同,还是要从根源着手的。方法我已经告诉大家,尽管我知道抑郁症患者天生喜欢疑虑,但也希望你们行动起来,就好比你的收藏夹有一千种减肥方法,不如去跑步一件事来的实在,每个人都有一个敏感脆弱的小世界,七年的抑郁,不仅伴随我康复,更是一个不短的成长过程,每天柔柔弱弱的纠结在自己的小情绪里出不来,不如大胆走出来,可以吗?可以的,很多害怕的事情面对一下也不过如此,你关注自己的小痛苦,一方面是把痛苦过于放大,可以多看点名人自传,对于情商高的人来说,任何痛苦都是有助于他们成长的一种催化剂罢了。还有就是不同可以把抑郁症当回事,也不用刻意的追求快乐的感觉,森田疗法还提到快乐和痛苦悲伤的感觉一样,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没有人的一生就应该快乐,所以快乐的感觉和痛苦的感觉都不应该被放大。本来想随便答答,看大家回复忍不住写多了,希望大家勇敢战胜,早日康复,真的要早点走出来,浪费的是你们的年华啊。感谢大家支持信任,将不再回复评论,另外有抑郁症患者想要一起跑步的,欢迎成为我的跑友)

森田疗法无非就是别把抑郁症太当回事,该干嘛干嘛去,知道自己有病就好了,却要努力像个平常人一样生活。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或者无氧运动,肌肉训练,喜欢温柔优雅的可以练瑜伽,跳舞,喜欢粗暴的可以去散打,搏击。总有一款适合你。崔永元也是抑郁症,他用走路,但我觉得走路强度太低,所以我跑步。

很多抑郁症患者坏在想的多,他们考虑很周全,以至于所有烦恼都堆积在一起,让自己无法喘息,这种情况就不要想,要去做,一点一滴做起,比想来烦恼要好,昨天写完今天补充一下。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哎,其实我是个得了七年抑郁症的人,曾经很严重,后来就那么好了,让我说点经验吧,具体也觉得没什么,无非就是找找原因,很多抑郁症的人都有钻牛角尖的习惯,虽然发病是因为身体上出了状况,但基本都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包括我在内。现在跟当时想的完全不一样了,再不开心的事也扔一边,告诉自己不要反复想,森田疗法给我影响也很大。还有运动吧,断断续续保持运动也一年多了。抑郁症真的走了,偶尔一瞬间会消极一下,很快就能振作起来,抑郁症好了是什么感觉呢?好像从未得过一样,回看那时在抑郁里不可自拔的自己,有点痛悔。(有点跑题了,见谅)

网友元素[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究竟什么是”抑郁症“?不要被“抑郁症”这个词吓到,它只是对表面现象的总结,不是本质原因的描述,所以它并不意味着得了它就是不治之症,就必不可控,就一定会走上自杀的道路,这样的理解对处于抑郁状态的朋友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人提前陷入混乱,全然关注在症状表现上,从而忽略抑郁的心理内容背景,而这才是抑郁的病灶!

抑郁的心理内容背景,才是抑郁的病灶,生理机制只不过体现了对抑郁情绪的敏感程度!想一想没有大脑对人事物的加工处理,何来压力或威胁?没有将生活中发生的人事物通过大脑加工转换成压力或威胁,何来身体对抑郁情绪的反应?没有不安感的层层相积如累卵,没有达至身体对不安体验的极限承受,哪里会变成“症”?所以,我以为抑郁症更应是身体对大脑思维加工人事物所生产出的压力、威胁、不安等痛苦情绪的体验,并且无力排解这种体验所导致的结果。

网友疯狂土豆[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症是指持续一段时间的(具体症状的时间不同),
而状态是短时间的情绪波动引起的,谁都会有的。。

网友杭一苇[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半年前我写过一篇特稿《当我们在谈论抑郁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当时贴在自己网站
当我们在谈论抑郁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这里也贴一下。知乎里看到的问题,当时基本也都努力去写到。
在这里尤其要提一句,请部分所谓心理咨询师不要误人!!注意是“部分”。抑郁症如果被确诊,心理咨询根本就不是一种被认可的治疗方式!!心理治疗是被认可的,但是
1、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不一样,两码事。
2、心理治疗对资质要求高,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师绝大部分没有资质和能力。

这本是一个普通的傍晚,张发宗在酒店约了人见面。酒店下的香港街道并不宽敞,华灯初上的街头不甚热闹,张发宗向酒店侍者要了杯咖啡,坐在酒店套房的露台写了一点东西。然后,他忽然翻过露台围栏,从24楼一跃而下。彼时伊拉克战火纷飞,但各大媒体头版标题都是他在演艺圈的那个名字——“张国荣跳楼死”。

2003年的愚人节,张国荣让大部分人知道了抑郁症,知道了这种病也会致死。能不能不死?当我把这个问题提给李文时,这位看起来颇有几分吴秀波味道的主任医师惋惜道,“他有这么好的(就医)条件”。刚刚结束了一上午门诊,李文的声音有点沙哑,他补充说,“如果有及时的识别、及时的治疗,不应该有这样的悲剧。”

李文此前已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医二十多年,这是苏州最出名的一所三甲综合医院,他的“神经心理”门诊一再限号。但在2013年初,他却出人意料地成为苏州第一位跳出体制的大主任。

他所在的明基医院位于苏州高新区,和许多城市的高新区一样,这是苏州工业集中的一个区,充满了青春和力量。但李文来到这却感受到另一种危机——年轻的抑郁病人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抑郁病人

“我进入(这一)行业,看中的是市场潜力”,冷祥是西安杨森抗抑郁产品组的江苏省经理。他所销售的这款抗抑郁药2007年在中国上市,年销售额已达2亿,他管辖的江苏销售团队也从2人扩张到20人左右。

虽然西安杨森一向被认为是民族企业,但这家制药公司其实是强生在华的子公司。它也是外资药企在中国的缩影,在冰山之下,辉瑞、礼来、GSK、默沙东…这些全球制药巨头的抗抑郁药都正在中国快速扩张。

市场调研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 2012年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市场卖出了32亿元的抗抑郁药品,相比2011年快速增长了22.6%。与之对应的,是中国有多达3千万抑郁症患者。

但是,对于有些媒体提出的“30年内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上升了50到100倍“的惊人结论,南京脑科医院的病区主任孙静斩钉截铁得表示”不可能,没这么大“,1990年开始临床工作的孙主任认为”六七倍倒有可能“。如果考虑到我国庞大的基数,这一增长仍然像野火燎原。你我每个人仿佛随时能被席卷。

在抑郁症病人猛增的背后,李文和孙静都认为,一方面是过去就诊率低、医生识别能力较差,但另一方面,现在竞争压力着实大,各行各业的节奏都在加快。孙静解释说,“忧郁症的一个诱因就是社会心理压力”。头发里已有不少灰白的李文则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事实上,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里,抑郁患者数量还是1.21亿,但在2012年的报告里,这数字已经攀升到3.5亿。在这个把陀螺抽得越来越快的时代里,我们大多数人没法停下来。此时,预防和及时识别抑郁症,也应将演变为常识,就像我们对待感冒那样。

值得女性关注的是,对不同人群、不同国家的各种研究都显示,抑郁症在女性中的流行程度始终为男性两倍左右。

当抑郁来敲门

跳楼前,张国荣在酒店露台上写了些东西。这份遗书后来被香港媒体公布,草草写就,寥寥五十余字:“Depression。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我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沮丧与低落,铺满了这张纸;绝望与疲惫,我们今天读来仍然唏嘘。

这张纸上的情绪是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写照。

“持续地情绪低落”,这是李文多年临床工作中对抑郁症患者首先的印象。兴趣丧失或下降,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即便是以前的那些爱好。此外,抑郁患者会有疲劳感,一直觉得很累,或是自责自罪感,没有信心。不知道是不是忙了一上午的缘故,我面前的李文的声音,也多少透露着疲惫。在中国,做医生确实是件辛苦的事情。

“很多病人因为情绪低落而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很多时候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矫正,有的人就出现一种消极、想死的念头,甚至一些自杀的行为。这种自杀行为,一般带有一定的隐蔽性,也就是说,家属并不知道。”孙静对西南楼说道。她工作的南京脑科医院是江苏省最权威的精神专科医院,她的病区常会收治一些抑郁病人。

很多抑郁症患者并不愿意去精神专科医院就医。在各个城市,精神专科医院的地址总要被这样戏谑一番。南京话里,挤兑人时会说“随家仓的围墙倒了跑出来的”,在长沙则戏谑道“你该坐七路车。”此外还有,武汉的六角亭,苏州的四摆渡,天津的吴家窑,南昌的彭家桥,扬州的五台山…

所以,许多患者反而走向李文们所在的综合医院,让综合医院变得更“综合”,通常,各个城市三甲综合医院的停车位总是爆满。而在见到李文们后,他们有时不会首先说心理的感受,而会告诉医生,吃饭没胃口,或是失眠。

实际上,从心境低落到睡眠障碍,上述提及的这些症状,都被《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简称DSM,由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作为诊断标准之一。如果持续两周符合某些症状,就需要去医院,这是李文简单的概括。他格外强调了“持续两周及以上“。

这是因为,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回事,人难免会陷入抑郁情绪,两者间相差甚远,或者说是“量变到质变的关系“。而临床所说上的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在最新的第五版《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里,它是抑郁障碍的一种亚型,抑郁障碍还包括了另外7种亚型。而在此前一个版本的DSM-4-IR里,抑郁障碍则被分为3个亚型。

实际上,今天我们并不能一口咬定这些对于抑郁症的认知绝对正确,诊断的失误并不罕见。“(抑郁症的诊断)依靠量表,依靠医生的评估,依靠医生临床上一些信息的把握,“孙静,这位精神科主任医师谈到,“这些失误是因为目前我们的诊断还只是一个症状学的诊断,还没到一个生物标志的诊断。”

在许多疾病领域,医生们已经能够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比如验血,为疾病做分类,患者的症状只是诊断中的线索。然而,精神科医生只能依赖疾病的外在表现来分类精神疾病。

这是整个精神病学的最大挑战。面对人脑中上千亿神经元和上万亿突触,我们还在表层。在精神病学这条黄河上漂流时,GPS地图还未绘制完成,我们只能指望艄公经验老到。

路,一直向前

抗抑郁药的发明,是一个和伟哥一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1956年,瑞士的一家名叫盖吉的公司想进入抗精神病药市场,当时这个市场已经有了氯丙嗪这个让精神分裂病人镇静下来的药物。但是,盖吉公司的新药在临床试验时出了点意外,或者说失败。当精神分裂病患者服用丙咪嗪之后,他们并没有镇静下来,而是变得更加狂躁。

这个结果却给了研究者灵感。如果平静的心情可以通过药物变得兴奋,那为什么不能用来振奋抑郁的心情呢?

这就是第一个抗抑郁药,丙咪嗪。

在无数的药物试验、临床试验后,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的50年里,一口气推出数十种抗抑郁药物,不断更新迭代,目前主要使用的是SSRI类药物,它们的药理机制认为,抑郁发病与大脑中一种叫5-羟色胺的神经递质浓度水平相关。

这不是唯一一个药理学说,各类抗抑郁药都基于自己的药理学说上。2012年的中国精神病学年会上,我看到法国施维雅公司在宣传的是“褪黑激素“机制和对应的抗抑郁药——如果褪黑激素你有些陌生,脑白金的主要成分就是它。此外的药理靶标还有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等。

2013年9月,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发现了,脑中βCaMΚΙΙ(某种蛋白)的浓度,也可能引发抑郁症。这个新的假说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

众多的药理学说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对抑郁发病机制,目前的科学认知还远不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官网中就写道,“很有可能,抑郁症是由基因、生物、环境和心理这些因素共同引发。”

所以,即使在DSM这一权威诊断指南上也会有截然相反的说法。

丧失亲人有时会转变为抑郁发作,但在DSM-4-IR(第四版修订版)中, 丧恸被作为抑郁症诊断的排除标准,换言之,这种情形下的抑郁不被诊断为抑郁症。但在2013年的DSM-5中,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又去掉了这一排除标准。就是说,又算作了。

这样的情形看起来在将来会被改变。2012年,精神病学的顶级学术期刊《分子精神病学》上,有这么一份研究报告,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测试了一种Ridge诊断技术,它测量和分析人体的9种生物标志物水平,在研究中,Ridge的结果可以准确地区分抑郁症患者与普通人。

此前的一些研究聚焦在单一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时准确性不高,而这次9种生物标志物混合分析,准确性随之大大提高。很可能,在不久的未来,验血、验尿,就能帮助医生精准诊断出抑郁症。

自己也有钥匙

把自己交给医生之后,或者只是轻微抑郁,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我们仍然拥有自己心门的钥匙。

在药物治疗之外,科学研究也发现和证明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缓解抑郁的方法。

当患上抑郁后,锻炼可能是最不想做的事。但是许多研究认可锻炼缓解抑郁的效果。美国的一些医生们在探索把跑步、半小时快走、自行车运动等等也一并开在处方上。锻炼同时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这是抗抑郁症药所没有的。此外,瑜伽,被认为对轻度抑郁有显著的帮助。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咖啡与抑郁的微妙关系。对5万多名女性10年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后发现,每天饮用2~3杯咖啡的女性,罹患抑郁症风险可降低15%。

而对男性,借酒浇愁是项传统做法,但人们又认为借酒浇愁愁更愁——酒精可使人抑郁。2013年《分子精神病学》上的一项澳大利亚研究表示,这一说法没有可靠依据。反倒是,西班牙研究团队同年8月发表的研究显示,每周几杯酒可以降低32%的抑郁风险。需要指出,研究中所指的酒并非烈性酒,而是葡萄酒。

更值得推荐的方法是积极活动干预法(PAIs),这一低成本的自然疗法是让抑郁患者刻意练习一些积极活动,包括:做好事、表达感激、乐观思考、关注生活里美好和正能量事物。

去看看田园风光也是个好主意。城市化并不全是好事,城市生活推高了抑郁症发病率。适当的时候,离开城市,远离喧嚣,来一次心灵的SPA。尤其对于新妈妈们,有助避免产后抑郁。

真实的生活并不是停不下来的陀螺,我们可以选择和改变。

李文说他有个心愿,退休后离开城市,去太湖畔开一家诊所。坐在他这个方盒子的诊室里,我想象了下那一场景:楼不会太高,空气里能感到湖水的氤氲,人们三两而行,静下来的时候能听见好几种鸟叫。

自古苏州是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梦里水乡。现在,它看起来只是一座城市了。

网友匿名用户[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1.是否持续性的;
2.是否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悲观;
3.以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是否都觉得厌烦抵触;
4.是否有一系列并发症:如失眠、焦虑、感觉肠胃不舒服、经常觉得头疼各种难受等,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5.抑郁的情绪自己能否调节;
6.有无自杀倾向…
以上都是一些参考吧,当然不准确、不全面。其实个人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清晰可辨的界限,而是一个发展的先后关系。抑郁症必然包含抑郁情绪,由抑郁情绪发展而来。
初高中的时候曾经进行过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生病是初二到高三吧,当成抑郁症治疗已经是初三了,大学期间没有明显的抑郁发作情况)。只记得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的一次诊断结果是中度抑郁(医生问了些问题,然后进行了心理测评)。
当时最严重的状态是不想上学,感觉在学校每时每刻都在煎熬(真的是煎熬,那种感觉生不如死);肠胃除了睡着状态下永远不舒服,便秘;夏天基本上天天中暑;晚上失眠担心影响他人(莫名其妙会担心自己影响他人,这是一种病,得治),大半夜会去厕所一待好久;午睡午休也没法休息,到没人的地方各种晃;在家的时候有过自杀念头,幻想自己各种被车撞死、跳楼摔死、被坏人杀死,写了张遗书(死后石榴树葬blabla),试过用跳绳勒脖子,当然技术上有难度,当时没有成功;差点吃了一瓶安眠药;每天都不肯上学和家里闹,印象较深的时候,有几次被老妈拿针扎、用扫把打;每次回家都要大哭一场…
现在想来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事实上我并没有夸张,甚至比我描述的要难熬痛苦的多。感觉抑郁像是一个黑洞,越专注,越挣扎,越痛苦。大学后普通的抑郁情绪当然也会有,直到现在遇到一些事情我也是偏消极悲观的,只不过感觉现在平和了很多,大多数事情都不是那么看重了。
喜欢一句话,真正的成长不是变得越来越冷漠,而是越来越温柔。

网友李沫[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抑郁症持续好多年 现在和正常人一样看起来。最严重的时候就记得天天都哭像脑子进水一样。还会夹杂强迫症焦虑 失眠 自虐 神经性厌食症 暴饮暴食。饿到皮包骨吃到想吐成了胖子 割腕 什么都干过 哈哈哈 简直就是个疯子。抑郁不是情绪不是心情 造成的原因都是多方面不是一个原因。失恋 家庭 周围环境。起初是有点钻牛角后来越来越重。 自己很难简直无法控制的东西。把很久以前的日记都烧了 。现在觉得自己有点阳光抑郁症。

网友胡铁棍[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主要看主观上是否影响生活。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些强迫性 行为,但对日常生活并无影响,自己也并没有强烈的不适感是不能称作强迫症的。由于神经官能症患者内心大都敏感,所以最忌讳被某一病症“吓住”,最好脱离敏感环境,放松心态。

网友粉里江峰[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推荐看《你以为你抑郁,就真的是抑郁吗?》(美:埃里克.梅塞尔)这本书,相信会得到答案。

网友qwertyuiop[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首先个人认为没必要区分的这么细。心理学专业有一种“医学生综合症”现象,就是说心理学专业中涉及的心理疾病,老师将一些特点罗列出来,学生觉得自己那一条都有点儿,于是妄下结论自己有XX病。其实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诊断需要细致的观察,科学的检测…不是但凭几条特征就可以区分的。斯坦福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曾经做过实验,将13位正常人派去美国各个州精神病医院,结果有很多人(具体数字忘了)被诊断为轻微精神分裂。这一实验引起了很多医生抗议,于是教授说我继续派13位正常人去就诊…然后实验结束,各医院发现11位正常人,可是教授说:“其实我一个都没有再派。”所以,如何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呢?同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的区分是很难准确的,没有明确界限~

网友匿名用户[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默默觉得自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了。

网友咸珍珍[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抑郁症和抑郁情绪的区分是很难准确的

网友蒙面大侠[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就是,情绪低落一阵子可能过段时间就没事了,但一说可能是抑郁反而复杂了,就想某些误诊为癌症的患者过不了多久真死了一样。

网友yao wang[什么是忧郁症]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普通的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又是指什么?给出的答复:
我想谈谈自己以前抑郁的感受。

看了上面的人的回复,才发现自己大学四年一直处于抑郁中,也许那个时候自己也觉得不太对劲,诸事均不顺利,但是从没向抑郁上想,因为自己确实一直还在做事,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

但是本质上,虽然再做事,但是内心并不开心,因为你知道自己并没有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个理由很奇葩,你可能做的很开心,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一定价值的,同时这些事也是该做的,但是内心深处又自我反对,因为大学生总是会定下很多很多遥不可及的目标,因为内心深处你知道4年之后曾经给与你安全感的大多数东西都会离开,你渴望在学校期间给四年后的自己建立起安全感,但是学校内的大多数东西都会随着你的离开而不再成为你安全的保障。

内心深处你知道这一点,但是你还是要去做大学安排给你的一切事情,这一内心深处的矛盾,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尤其是在宿舍的时候,那是距离大学的一切事物的最远的距离,你会尝试反抗,也就是所谓的翘课类似的行为,你知道要去上课,要写作业,但就是没有心情去写,甚至你知道要吃饭要洗漱要运动要做很多事,但是就是不愿去做,可能有时候也去了,表面上在和他人正常交谈,但是心底下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都无法阻止自己远离4年后的灾难。

总而言之,你没有向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自己走去,这也是为什么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抑郁,因为他们更多地去评价自己眼前做的事情,他们考虑的更多,潜意识就给了他们更多的负面评价,最终干扰到他们正常的工作生活。

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何发达国家的人更容易抑郁,因为发达国家更加规则化,而一个社会越是规则化,内部的人就需要做越多的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事情。反而从宏观上看,这确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我们太守规则了,因而才抑郁。

其实问题论证到这个层次,解决方案就逐渐出来了,抑郁反映了一个社会给其公民灌输信仰的能力,那些有着100%信仰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遵守规矩的同时也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真正自己应该有的样子。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信仰,我们的儒学早已达到并且超过信仰的地步,和我们类似的是犹太人的《塔木德》,都在发挥着高于信仰的作用,它们既可以作为规则模板,同时比神灵更加真实,这种对人类内心深处进行塑造的能力,是需要一个民族数千年的积累才能做到的,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一个民族的元气,正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渴望向着儒学所塑造的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走去,我们才能称为一个民族。

扯得有点远,我想说的是抑郁很难治,因为你很难修改自己内心最深处的自己,尤其是当这个社会开始塑造一些扭曲的东西的时候更是如此,扭曲指的往往都和不切实际的东西所联系的,比如权利和财富,这两个东西很敏感,但是也不得或缺,其实看一个民族的底蕴就是看这个民族在塑造这两个东西的时候是否能够塑造得合适,儒家思想以及几千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对这个东西塑造得已经非常好了,甚至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好的,这也是为何语文这么重要,很多事情虽然不明说,但是大家隐约都知道要这么做。不过现在的情况是,这个东西在被扭曲,广电总局也是傻X,他完全有更好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更勇敢的方式,而不是一马当先站出来带头当懦夫,长远来看,这样做的坏处远超过好处,呵呵,我只是个草民,随便说两句而已,不过在我看来,类似这种事都应该让所有人一起承担着才行,自信和勇敢,不是伞下读两句书能读进去的。

那么,抑郁真的没治了吗?当然能治,慢性病慢性疗法即可破之,首先是读书,史书或者随便什么中国的古典名著,这个过程是感受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的过程,你内心深处的真实,早就沉淀在了咱们两千年的文化中了。明确之后,就按照自己的声音去做吧,不要再为那些“有趣有价值但不是我想做的事”所烦恼了。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哪个妞污? 那个妞污

友情链接: 女娲导航    阿里云社区   吉龙商贸    女娲商城     女娲社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