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愈内心的创伤而成长?|罗杰斯《On Becoming a Person》
如果你对于“如何治愈内心的创伤?”、“如何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样的问题着迷,那么,你绕不开一个人的名字——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他是心理学界宗师级别的人物,他开创的人本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第一势力是斯金纳为代表行为学派,第二势力是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他主张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client-centerd therapy)已成为心理治疗领域的主流。
在这些标签背后,他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深邃而亲和的老朋友,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我。我尝试将罗杰斯的代表作之一《论人的成长》(On Becoming a Person)中的一些精华呈现给读者。
我只做大师思想的小小搬运工,尽量用浅显的话翻译和解释。愿大师几十年凝结下来的洞见可以惠及更多人,这也是罗杰斯集结此书的意图所在。
01
伤痛与困境的背后是什么?
作为一个治疗师,罗杰斯遇到过很多挣扎在人生困境中的人,辍学的大学生、婚姻崩盘的家庭主妇、害怕自己随时会疯掉的男人、陷于无止境的性幻想而无法正常工作的大学教授、被无助和无能感纠缠的学霸、为熊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相当受欢迎却被抑郁环绕的姑娘、活力和爱已离她远去而高大上的文凭并不能缓解伤痛的女人、感觉被神秘强大的黑暗势力控制了的男人…..
这些困境看起来相差十万八千里,但罗杰斯渐渐发现,在错综复杂的人生困境背后,也许只有一个困境。被痛苦所折磨的形形色色的人们,其实都是在问一个问题。学业、婚姻、职场、无法控制的荒诞行为、心惊胆战的感觉,其实全都指向一个追问。
在困境的表象之下,在痛苦的深渊里,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问:“我,到底是谁?”、“如何,成为我自己?”
那些人中也许也有你的影子,也许你的困境也是你不清楚 “我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有些人会站出来反对,说不是的,我的问题不是“我是谁?”,我的问题是童年创伤、是原生家庭、是被忽视、被打骂、被抛弃。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很有名的双胞胎研究。心理学家跟踪基因完全相同但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同卵双胞胎,这有点像不同的平行时空里的里“我”。
有一对男孩双胞胎,他们的父亲是“恶魔”,是一个不配做父亲的人。每天喝得醉醺醺的回家,醉了就毒打他们,疯狂赌博还欠一屁股债,后来社会机构介入把两个男孩拯救出来送到了不同地区抚养。
几十年过去了, 心理学家想知道他们现在的情况。心理学家找到了哥哥,哥哥几乎是当年父亲的复刻,酗酒、赌博、对自己的孩子漠不关心,当心理学家问他时,他说:“我的父亲是那样一个人,你还能期待我怎样呢?”。
心理学家找到了弟弟,心理学家吃惊的发现弟弟完全不像哥哥,他身上好像一点都没有他爸爸的影子,他是一个温暖的丈夫、体贴的父亲,也有自己的事业,当心理学家问他时,他给了和哥哥一样的回答,他说:“我的父亲是那样一个人,你还能期待我怎样呢?”
“我是谁呢?他如此残忍的伤害了我,我从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和关心,我怎么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呢?”或者“他伤害了我,我怎么还能成为像他一样的人,继续去伤害我的孩子呢?”。荣格说“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而非事情本身,决定了一切”。
02
人的治愈和成长是如何发生的?
罗杰斯的理论很简洁,简洁得像数学公式一样美丽,很多实证研究也支持了他的这个理论。
更振奋人心的是,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心理咨询和来访者之间,很多人相信,它是人和人之间的普遍法则,也适用于其他关系,例如恋人之间、家人之间、师生之间,它对于提升创造力和解决国际争端也很有启发价值。
罗杰斯认为,有三个点,当一段关系具备这三点时,治愈和成长会自然发生。这三点是:
真诚(congruence)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ward)
共情(empathic understanding)
真诚可以理解为“赤诚之心”,抛开欺骗、伪装和防御,像孩子一样诚实的面对自己和对方。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说全然地看见和接受一个人。看到和接受他作为他自己,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是无条件的,不因为他在什么样的处境之下,他经过什么事情、他有什么感受而发生改变。
共情是指理解他,去放下自己的偏见和先入为主,完全走进他的世界,去感受和理解他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我们就能带来治愈的力量。这不是童话,是现在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石之一。实际上,人和人之间能建立这样的关系并不容易,可以说,很难很难。
这之间最大的障碍是人们往往很难放下自己的审判、评论、标签,放下是非对错,去全然地理解一个人。所以当我们嘴上说去理解一个人时候,我们没有走进别人的世界,只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真正的理解是有风险的,因为它孕育着改变。
试图构建这样的关系,帮助被人治愈和成长时,你需要检验自己:
我真的可以让他深切地感受到我是真诚和值得信赖的吗?
我真的可以和他无障碍的沟通吗?
我可以自如地向他表达我的温暖、关心、欣赏和尊重吗?
我可以足够强大到允许他独立于我,而我也独立于他吗?
我可以真正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吗?我可以试图去了解他而不带偏见和评判吗?
我可以接受他的所有反应吗?我可以足够敏感地回应他,而不让他感觉受到威胁吗?
我可以接受他正在成长的旅途当中,而不被他的过去和我的过去所束缚吗?
如果我们有幸在一段关系中真切地体验到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时,改变会悄然发生。另一个人可以借助这段关系,卸下面具和恐惧,去接受和理解他之前忽视和压抑的那部分自己,去整合意识的碎片,获得治愈和成长。
因为,人具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当障碍移除,成长自然就显现了。
03
人生的意义何在?
获得治愈和成长有哪些表现?
在咨询师中陪伴一个又一个人探寻自己的人生之后,罗杰斯看到了一些共通普遍的东西。他借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之言说道,人生的意义是’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 成为真我。而治愈的目标就是构建良好的关系去帮助来访者去探索成为自己的路径。
如实地成为真正的自己,意味着:
抛去伪装 (Away from facades)
有时候,人不仅忽悠别人,也忽悠自己。 这些忽悠与自我忽悠,构成了我们的面具和伪装,当它们太“厚”时,体验和意识发生了扭曲和阻断,我们会感觉“找不到自己了”。
抛去“我应该.…”(Away from ‘oughts’)
有时候,我们同化了外界的声音,把它们变成了“我应该”。“我应该让每一个人喜欢我”、“我应该让爸爸妈妈高兴”、“我应该去考公务员”。这些声音提供动力的同时,也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它同时在说:“如果有人不喜欢你,如果爸爸妈妈不高兴,如果你不考公务员,那么你就不会被接受。”
抛去迎合外界期望 (Away from meeting expecatations)、抛去讨好(Away from pleasing others)
当我们被没人爱和尊重的恐惧卡住时,我们会忽视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感受,转而去迎合讨好别人,透过他人去确定自己是有价值的、可爱的、不会被抛弃的。这时,自我的价值感,只能通过他人的投射去看见,一旦外界有什么风吹草动,那个脆弱的自我就兵荒马乱了。
朝向自主 (Toward self-direction)
自己掌舵,决定要去哪里,什么是有意义的,同时为自己错误负责。而不是逃避自由,把人生的选择权让渡给父母、上司、朋友和恋人,活在别人设定的剧本里。
朝向“成为一个过程,而非结果”(Toward being process)
生活最好的状态是川流不息,成为一个过程,没有什么绝对固化的部分。而人生被不断的整合地更好的体验所指导,永远是现在进行时。
朝向丰富复杂 (Toward being coplexity)、朝向对于经验感受的开放 (Towar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这意味着他不再仅仅是他的部分感觉,部分伪装和防御,他渴望在每一个当下完整完全的体验自己,愤恨、厌倦、欣喜、担忧、狂躁、心动,不把它们挡在门外,而是欣然地感觉到他们,感觉他们的流动。并且开始意识到,这些内在的感受,是友好的,是一座宝藏。
朝向对他人的接纳 (Toward acceptence of others)
罗杰斯引用马斯洛的话说道:“一个人不会抱怨水是湿的,石头是硬的,就像一个孩子看着广袤的世界,用他们纯真眼睛看见事物本身,没有争论,没有要求它变成其他的东西。而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也用这样的目光看自己和别人。”
朝向自我信任 (Towards trust of self)
自我信任是在说“是的,这就是我,可能和别人不同,可能不符合你的期待,可能不符合大众规范,但,这就是我”。
04
怎样将治愈和成长带进自己的生活?
我想,大概是先试着给予自己和身边的人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理解吧。尝试如实地看见自己的各种感受,对自己诚实。放下标签、放下审判、放下评价,带着孩子般纯真的心和眼睛去理解自己和别人。如有需要,借助专业治疗师的帮助。
漫漫长路,愿始终有光照耀,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深渊里。 ‘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
References:
Rogers, Carl R. (2011-08-04). On Becoming a Person . Little, Brown Book Group. Kindle Edition.
END
作者丨雪颖
专业温暖的治愈系小姐姐
三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科普写手。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硕士。
微信公号:合一小站。现开通倾诉热线,欢迎咨询。
【原标题:如何治愈内心的创伤而成长?|罗杰斯《On Becoming a Person》】
百度搜索“哪个妞污”,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哪个妞污网ngn5.com,您的女娲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哪个妞污? 那个妞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