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打开人才供需之锁的钥匙 – 哪个妞污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打开人才供需之锁的钥匙

  

  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瓶颈之一。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政策措施,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高质量发展。

  职业培训将出现七大新变化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技能等级等制度,制定企业技术工人按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鼓励凭技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

  4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解读说,这次推出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跟以往职业培训政策有七个方面不同:一是政策目标上,二是重点群体上,三是培训类型上,四是培训供给上,五是人才的评价上,六是在机制的创新上,七是经费的保障上。

  汤涛介绍,从去年开始,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参加失业保险职工的技能提升培训上,实施效果非常好。有些地方还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比较典型的是上海。“经济发展程度越好的地方,这部分经费的分配越多。”汤涛说。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李秋全说:“职业继续教育培训是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钥匙。终身职业教育培训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迈上中高端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高素质、创新力强的产业队伍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终身学习无论对个人、组织或社会而言都极为必要。现在全球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一个专业化、个性化、机会均等、灵活且相互协调的高质量职教体系。

  “比如德国目前推行的就是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职业教育培训不只是职业的开始,还必须要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培训。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培训从1979年参与率不到10%增加到1997年的30%,目前已经达到80%以上。”李秋全说。

  打破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需求困境

  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在我国,多项调查表明,待遇低、发展空间狭窄是许多人不选择技工之路的原因。但也有诸多案例表明,只要是高水平技术人才,待遇自然不会低。

  如何打破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困境?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令人充满期待。

  实际上,围绕着打造高素质、创新力强的产业队伍这一目标,近期一系列政策工具都在发力。

  2月份出台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将不再套用高学历人才的评价体系。

  3月份,《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大力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试行高技能领军人才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鼓励各类企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参照高级管理人员标准落实经济待遇。”

  同是3月份发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在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中,删除了必须具备培训经历的条件。还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年限”改为“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年限”。斩断培训的利益链条,打破资历等对人才的制约。

  这一系列政策形成合力,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循环困境之锁。

  “这一制度把技术人才的自身发展需求、企业用人需求、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的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三方都有动力去推动。”李秋全说。

  “希望这个制度像‘五险一金’一样,强制执行”

  “我希望这个制度像‘五险一金’一样,强制企业执行。”上海某信息产业公司技术总监董杰说。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首先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汤涛指出:“在研究这个政策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的培训针对性更强,而且效果更好,所以要强化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

  董杰表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技术人才快速和企业用人接轨的必经之路。我原来在外企工作,公司会拿出钱来帮助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现在全靠我的自修。”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人才是企业的动力之源”“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等话语经常见诸企业文化宣传,但是为什么提高职业能力和水平还要靠员工自修呢?

更多文章请关注:哪个妞污,那个妞污!  ngn5.com    女娲之故事情感吧   http://ngn5.com/category/gushiqingga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