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爱”的真相
又到一年情人节,在今天这种让广大“痴男怨女“们得到情感满足的大好日子里,思考熊实在不舍得再跳出来向着世俗间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上泼上一桶”理智的冷水“,但最终,熊还是咬了咬牙狠了狠心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写下了这篇关于” 初探’爱’的真相 “的文章,期望有缘读到此文的可爱读者们,不管你在热恋中还是在失恋中;不管你是在相亲中还是在相亲的路上;不管你在一婚中还是在二婚中还是在离异中;不管你在金婚中还是在丧偶中;不管你在”玻璃“中还是在”蕾丝边“中;不管你是在嚷嚷着”累觉不爱“还是在”又相信爱情了“中;不管这么多不管….;期望该文都能或多或少的让你对”爱“一字有所感触,对人类各种情感背后的真相有所思考,最终也祝愿大家的”情人节“能过的愉快而富有意义!
还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晚上看正大综艺节目,一遍遍的听着“爱是love,爱是amour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love,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这首经典的软广告歌,我们萌动的心里可能也或多或少的会犯嘀咕:“到底什么是爱?”或听着《神雕侠侣》里已经半疯半痴的李莫愁念来念去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词句,我们又不禁在想:“到底什么又是情?”或看着莉香在《东京爱情故事》里义无反顾地像一只飞虫般的扑向完治,投入这爱情之火将自己燃烧殆尽时,我们感动之余不禁有些心惊胆战的自问:“我自己到底有没有莉香这般爱的勇气和胆量?”再回望历史的文艺长河,不管是国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国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壮的爱情故事总让世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分,难道伟大的爱情必须要用悲情的故事来衬托才会美丽不朽么?
如上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重点——到底什么是“爱”?知名犹太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创造力,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感情。”弗洛姆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认为爱的本质有四大元素:关怀、责任、尊重和了解(这四大元素应该都需要人们相互之间持续的付出和互动才得以维持),弗洛姆认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同时弗老还认为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成名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也曾写了一段他对爱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但他自己也在下定义前谦虚的说:“我深知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完美无缺…”,虽然熊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我认为在思考问题和真理探讨层面人人平等,所以我也自娱自乐的尝试探询一下自己分析下来的“爱”的定义和分析,与弗洛姆和斯科特.派克不同的是,我是一名佛弟子,亦期待在佛法及诸佛菩萨的加持下,能让我这篇文章至少写得逻辑完善,语句通顺。
首先,熊认为,“爱”这一词要先进行“二分法”,分为:“小爱”和“大爱”来区别对待。在老弗和斯科特.派克的定义描述中,由于没有进行二分法的区分,导致在这些著作的描述中很难找到“世俗之爱”和“真正意义之爱”之间的那条区分线。那到底什么又是“小爱”?什么又是“大爱”?二者的区别标准又是什么呢?
这边我编了一张表格加以说明,下图所示的是张二分法的总概括图:
如上可见二者的区分标准主要以“有我/无我”来进行区分的,再简单通俗点说,就是:如果你的爱包含有:“我的”和“不是我的”的界限之分”,那不管是哪一种爱这种爱只能被划分为“小爱”的类别中;如果你的爱不分我的还是谁的,那种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范围,无边界,无条件限制的爱就是“大爱”。
那究竟有你我界限的“小爱”又有几种呢?这边熊简单的进行了归纳整理,一共分成了下图的十一种类别: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小爱”中的这11种类别逐一的进行分析和讨论,看看是否真就是那么一会事儿(请原谅我的文章一直有“人艰还拆”的风格):
1)首先当然迎合节日气氛,先看看下文中的“情侣之爱”是怎么一回事:
类型名称:情侣之爱
表现形式:陷入情网,相互升起身体交流和心理交流的贪爱心,需要不断得到对方的关注和得到对方的情感反馈和理解,同时自己在交往过程中的付出期望得到对方及时地相应的回报;开始时有很强的我执,爱的越深就越不会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侣任何点点滴滴的好;
核心动机:性的需求和原动力
维护原则:需要通过不同程度身体接触及情感的互动交流配合约会中物质与精神的互动来维护,双方的能量场要相当,要有门当户对的相应与相融;亦如护持篝火,没有双方投入的燃料则很快就没有火花,且需要专一性和忠诚度;
这段分析可能把整个少男少女们对未来谈恋爱的美好憧憬打回了原形,看起来似乎有些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曾有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在经历了一次失恋后才可能慢慢看懂这段)。作为一名认真且用心生活的修行人而言,这么多年来周边所发生的一切已经为我积累了足够的案例来支持这段分析的科学性,但同时我也十分欢迎各位读者来对这张表进行挑战和修正;
2)再来看看幸运的情侣们修成正果之后的“夫妻之爱”是咋回事:
类型名称:夫妻之爱
表现形式:法定伴侣,相互负有法律上且对各自结婚承诺的责任感,亦需要不断得到对方的关注和得到对方的情感反馈和理解,同时自己在交往过程中的付出期望得到对方及时地相应的回报;开始时有很强的我执,爱的越深就越不会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爱人任何点点滴滴的好;
核心动机:性的需求和原动力+责任心和承诺+亲情
维护原则:需要通过不同程度身体接触及情感的互动交流配合每日生活上物质与精神的互动来维护,双方的精神能级和生活爱好要相当;亦如护持篝火,没有双方投入的燃料则很快就没有火花,且需要专一性和忠诚度;
3) 夫妻的爱情结晶出来后,“家长之爱”又是如何:
类型名称:家长之爱
表现形式:亲子关系,夫妻双方的情爱后的衍生产品,俗称爱情结晶,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自我之爱的一种延伸,天真地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延续体,在每日生活中用尽一切物质与精神对孩子进行基本上无回报要求的付出关爱;但有时也需要孩子给与家长相应的回应和表现;
核心动机:我的延伸+责任感+亲情
维护原则:除了天性穷凶恶极或极其不成熟的未成年父母,家长之爱一般出自本能是有一定持续稳定性的,但有时也需要孩子给与家长相应的回应和表现才能和谐相处;
4)再看看子女对家长/兄弟/姐妹的“手足之爱”:
类型名称:家长/手足之爱
表现形式: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家庭之间的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绝不同于街坊邻居同学同事,有家庭内与家庭外的界限区分,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根据不同因缘显现出不同的亲密程度,且能一定程度牺牲小我相互照应;
核心动机:我的延伸+责任感+亲情
维护原则:除了天性穷凶恶极或善根十分不完善的家庭成员,子女对家长或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都是比较温暖的,且能一定程度牺牲小我相互照应;但随着时间推移,后期亦需要一定的物质与精神的互动来给予维护;红楼梦里说的好:“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5)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看看“师生之爱”的分析:
类型名称:师生之爱
表现形式:师生关系,这是我的学生,这是我的老师,这是我的班级,处于教授知识理念与技能的师生关系有我的学生和非我的学生之界限区分,即使师出一门,师生间的关系也根据不同因缘显现出不同的亲密程度,且能一定程度牺牲小我相互照应
核心动机:我的延伸+责任感+利益
维护原则:除了天性穷凶恶极或善根十分不完善的教师或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都是比较单纯的,且能一定程度牺牲小我相互照应;但随着时间推移,世间的师生关系后期亦需要一定的物质与精神的互动来给予维护;
6)上班后必须要接触这类复杂的上下级关系,一起感受一下“领导之爱”:
类型名称:领导之爱
表现形式:上下级关系,这是我的下属,这是我的领导,处于工作的上下级汇报关系的上级与下属有我的下属和非我的下属的界限之区分,即使都汇报给一个领导,这些下属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也根据不同因缘显现出不同的融洽程度,在一定条件下会牺牲小我来相互照应;
核心动机:利益+我的延伸+责任感
维护原则:属于社会中最为复杂和夹杂功利性的关系,领导照顾下属背后也是为了自己的工作业绩和领导荣誉,下属讨好领导也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工作顺畅,双方都需要不少的物质与精神的互动来给予维护,且大多比较费力费心;
7)还有那说不清,理不尽的同事/同学/队友间的关系:
类型名称:同事/同学/队友/朋友间的关系
表现形式:平级同事,同窗或团队队友关系,相互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朋友的关系其实在这里也一样,都根据不同因缘显现出不同的融洽程度,在这类关系里亦有“我的”和“不是我的”的界限之分,在一定条件下会牺牲小我来相互照应;
核心动机:利益+我的延伸+责任感
维护原则:属于社会中较为复杂和夹杂功利性的关系,同事同学朋友之间相互配合的背后也是为了自己的工作业绩荣誉或享乐,双方都需要不少的物质与精神的互动来给予维护,且也比较费力费心;
8)再看看主人与那些可爱的宠物们:
类型名称:宠物之爱
表现形式:主人和宠物的关系,主人通过养宠物而获得快乐和交流,宠物通过讨好陪伴主人获得食物和宠爱。在这类关系里亦有“我的”和“不是我的”的界限之分,在一定条件下会牺牲小我来相互照应;
核心动机:我的延伸+责任感
维护原则:除了天性穷凶恶极食肉动物或毒性动物,宠物与主人之间的感情都是比较单纯的,且能一定程度牺牲小我相互照应,尤其是对一些灵性比较高的宠物而言;
9)从小就被强制洗脑的爱国主义教育:
类型名称:国家民族之爱
表现形式:国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通过国民的拥护来实现政治目标,国民通过国家的庇佑安稳的工作生活;在这类关系里亦有“我的”和“不是我的”的界限之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会要求国民来牺牲小家保护大家;
核心动机:利益+安全感
维护原则:这类国民与国主的关系自古荀子就有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所以要维护好关系全凭国家领导人的水平和福报了,老子又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必须小心翼翼,掌握好分寸,当权者才能和百姓互相和谐相处;
10)单神论宗教中的无上的造物主和万能的神:
类型名称:宗教之造物主的爱
表现形式:神与子民的关系,子民通过神的洗礼和庇佑获得死后的保障和生存的荣耀,神通过子民的虔诚恭敬而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在这类关系里亦有“我的”和“不是我的”的界限之分,在一定条件下神会对自己的子民示现各种渠道的奖惩来展现神不可动摇的权威之力;
核心动机:对神的信仰+对死的寄托
维护原则:子民向神虔诚的祈祷和神向子民示现神迹,需要相互感应才能得以维持和继续,子民亦会因为感应不足而转信他教,神亦会因为子民的不敬而示现惩罚;
11)佛法中求自我解脱不再来轮回度脱众生的小乘修行者:
类型名称:小乘厌离心/解脱心
表现形式:自我产生对于世俗生活及六道轮回的厌倦之心,从而期望证得此生结束后不再来世间轮回的方法和境界,从而升起了解脱轮回之心而开始修行小乘佛法并期望证得阿罗汉圣果;由于教法的本身还停留在自我的解脱层面,无法觉他利他,所以虽然是佛法但还属于小爱范畴之中;
核心动机:厌离心+解脱心
维护原则:该类小乘的修行人虽然也会相互之间团队共修以及集体教授和学习(现在南传的禅修班规模都不小),但他们修行的最终目的就是不再来世间轮回从而解脱轮回之苦。厌离心和解脱心的维护需要四念住的观修来支持: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受皆苦,观法无我;
在这11种类型的“小爱”中,或多或少都会存有“条件”和“我的还是不是我的界限”,用美国更牛的一位心理学家大卫R霍金斯在他的成名著作《意念力》中的话说:“这些俗世所讲的爱,只不过是一种融合了身体的吸引,占有欲,控制欲,色情和新奇的强烈情感而已。它们常是转瞬即逝、起伏不定,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时增时减。一旦情感受挫,自我利益受到危害,平时深藏的愤怒和伪装的依恋就会显现出来,从而因爱生恨。所以我们平时所讲的爱,很可能只不过是一种执着的情感罢了。“
让我们再来看一则关于”小爱”的寓言故事: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天鹅湖的一个小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精心喂养天鹅。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在屋子里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终于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可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
请问各位看官,这对老夫妇究竟是”爱”这群天鹅呢还是不”爱”呢?若说不爱,连自己的家都能够提供给天鹅取暖,自己的存粮都能拿出来给天鹅吃饱,怎么能说不爱呢?!若说爱,两个老人家为什么没有替天鹅们的未来考虑,仅仅凭自己的一时喜好贪求自顾自的喂养,从而养成了天鹅们的依赖和惰性从而导致最后的灭亡,又怎么能说真爱呢?!这些对自己的儿女孙子宠的又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们,他们有时又何尝不就是这对“渔夫夫妇”么?这种“无微不至”的”小爱”,这种一味营造舒适安逸的”小爱”,恰是人生的“陷阱”。陷入此“阱”的人,除了依赖和惰性,他们一无所有。一旦生活中出现“湖面封冻”,他们的结局绝不会比那群天鹅好到哪里去。
归根到底:那些世俗爱情,亲情背后的真相只是一系列的”因缘和合与聚散”罢了, 缘到则聚,缘尽则散,善缘则和谐,恶缘则闹腾,再别无其他原因.很多时候,如果我们用仅仅短暂的这一世的肉眼凡胎来看待我们的情感和因缘,会觉得很不能理解或很受委屈,但要明白,这些委屈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看不清事件的全局而最终导致自己内心的烦恼,学佛修行首先就是要增加智慧,智慧多一分,烦恼也少一分,情感的事情也一样,如果我们能看的清楚你与他前前后后的各类因缘关系后,很多情障及烦恼也就自然消散了。
另,即使是佛法小乘的修行者,虽然他已经没有这类执着的情感且可能已经最终证得了人无我的寂静涅磐,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还有数不尽的众生还在轮回苦海中头出头没,没有止境,而他们的法门一旦入了偏真涅槃后就对这无尽的众生离苦得乐无能为力了。如果从最高的道德修行标准要求来判定,修行这类法门这还是属于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
那么,文中的”大爱” 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神奇的情感呢?是否真的切实存在呢?有意思的是,在《意念力》一书也有提到(这里只能无奈的引用一下外道的研究结果方便用用),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大卫R霍金斯测量出了真正的大爱的能量数值,这个数值至少在“500“及以上,大卫他是这样描述这种仁爱的:”它是无条件,无立场,无国界的,不是智力性也不是思维推理的产物,它是从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全球仅有0.4%的人能到达这一境界。“这样的描述已经十分接近我们刚刚对”大爱“的描述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范围,无边界,无条件限制,发愿所有一切众生获得本性智慧之快乐的慈心,发愿所有一切众生远离轮回烦恼苦难的悲心,发愿一切众生永具无苦之乐自心愉悦的喜心,发愿一切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的舍心,再进一步发愿一切众生皆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圆满佛位的菩提心的”大爱“,让我们一同学习看看下表中的对”大爱”的描述:
类型名称:大乘菩提心/四无量心(四无量心乃修菩提心之前行基础)
表现形式:发愿所有一切众生获得本性智慧之快乐的慈心,发愿所有一切众生远离轮回烦恼苦难的悲心,发愿一切众生永具无苦之乐自心愉悦的喜心,发愿一切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的舍心,再进一步发出愿一切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圆满佛位的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范围,无边界,无条件限制的四无量心及菩提心,在此称为真正的大爱;
核心动机:菩提心/四无量心
维护原则:作为大乘修行人,每天发起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巩固菩提心,持续随份随力的修行菩提六度法门:布施,持戒,精进,禅定,忍辱,般若,视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为最殊胜的珍宝而加以开发和护持;发出“一切众生不成佛前我绝不成佛”的菩提大愿!
在大乘佛法中,再也没有什么比无上的“菩提心“更为殊胜的了,尤其是熊通过当年对《入菩萨行论》的学习,认真听完索达吉堪布关于此讲义的全部教言后,更是从内心深处明白护持”菩提心/慈悲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意义。每天修持、护持和观想自己的菩提心亦是日常功课中很重要的一个模块。那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舍弃小爱,提倡大爱”呢?个人鄙见:要发起真正的菩提心,我们第一步还是要通过修行升起一定程度的智慧断除一定程度的烦恼!否则,若自己都无法很好的理解”菩提心”的精髓所在,对其产生正知正见;若自己都无法降伏自身遇到对境时产生的贪心、嗔心与痴心等诸多烦恼;若自己还经常给外人产生一种“修身不修心,形式多于内涵,口号多于行动”的感觉;则请大家还是埋头先修行好自己的心,清理掉自己的业障,随后再谈度众生的事情吧。在此借用南师怀瑾的一句玩笑话:”如果境界没有到一定程度,就请不要老是把度众生挂在嘴边,估计大多是众生把你“度”了给你轮回灌顶了还差不多…”
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不过是期望能有缘读完的读者在最后,不管是不是佛教徒,不管是否信佛,只要能对”大爱“、对”菩提心/四无量心“升起一丝敬慕或向往之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最后再度祝愿一切众生皆能离苦得乐,究竟成佛,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