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01
昨天在北京的老同学找我谈心:年少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可以做好多事情,到了三十多岁还是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些年虽然自律不够,但是也还算努力工作,业余宅家看耶鲁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现在十年过去,每天还在挤地铁,工资依然是数千元,不禁陷入迷茫纠结。
生活一地鸡毛,琐碎绝望,去医院测试说我得了轻度抑郁症。
无力感总是如影相随,寂寥的深夜,恍然之间想起十年前勾勒出的未来版图:有一份薪水很高且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走遍想去的地方,遇到想爱的人等等。
很遗憾,现状却和当年预想的大相径庭。
心事层层叠叠,她在很多个失眠的夜里不断地追问:“我的人生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我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那些曾经以各种借口为由逃避的问题,如今人到中年一次一次的颠覆她的认知。一次比一次的痛苦,也一次比一次的焦虑。
要么是看着黑暗吞噬自己,要么是用幻觉麻痹自己,始终无法接受曾经志存高远,如今泯然众人。
卯着劲批斗着自己,利剑汹涌而至,怎么能不受伤?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30岁的访客,她每段恋情都止步于亲密之前,后来才知道是她隐藏在心底的自卑在作祟:
她觉得作为女性,身材应该是曲线柔美的,胸必须是要大的,而她无法面对自己扁平的真实,觉得羞愧自责,更深入交谈下去才体会到她苦不堪言的背后,
是她对自己不仅仅是身材还有其他各种性格方面的苛责与不满,所以每次都是爱情里的短跑逃兵,在对方想要加深了解的时候仓促离开。
是不是要多美好多优秀,才能值得爱与被爱?
她说:在逃避之后,我总假想着如果自己可以多完美,像某某一样,如果我是那样理想的样子,一定比现在更迷人。这样在遇到喜欢的人时,才可以有资格去拥有爱情。
这是她的思维误区。自卑只是掩护的防御机制。
她始终无法面对真实的不够完美的自己。她所看到的很多朋友身材好性格优秀种种,其实也只是幸存者偏差,因为注意力在哪里,所关注的就是那一小批念念不忘的类型。
人性的弱点在于大部分人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所没有关注的背后,是无数沉默证据的存在。
那些人,那些事,都莫不过如此。更何况,她以为所见的“别人家的完美”其实也只是假象。
看不见的地方,君不见伤痕与阴影。意识到这一点,才会再度审视自己的无知。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真自我”、“假自我”理论也认为,人要按照真实的自我去活着,一个人在“真自我”的状态下,能够有一种“现实感”,对现实会有真诚的自发的体验,即能够觉得自己的感受是符合客观世界的。
因此,在面对不如意的时候,不会把所有的问题归因为“一定是我自己的问题,我自己不符合既定的期待”。
其实我想表达的也就是,无论你现在的状态多糟糕,三十多岁一事无成还是诸多疼痛,都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勇敢地面对事实:你只是个普通人,你做不到你假想的样子,你没有活成你想要的样子,并不可耻。
我们很大概率竭尽全力也很可能只是做个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虽然难看,但是已经超越了前两个的手工作品。
但是只要每一天都在积累,在精进,在改变,就够了。
所以,亲爱的,你欠真实的自己一个拥抱,当你意识到总有些事,有些人,你无能为力,不必自责不必执着,你才会在高潮般的幻想和真实的撕裂里步入了成长的第一步阶梯。
02
上周在美女作家的群里,有失意的女孩分享了她的故事:
三十三岁了,一事无成,同龄的朋友们都已经有家庭有事业有房有车有存款,而我呢,依然是月入3000+,前任男友劈腿闺蜜,现任渣男欺骗感情,无一方陋室,无一亩薄田,青春好像都’’喂了狗’’,我的人生要多惨有多惨,充满了失败。
其实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
过去的错过与过错,都无法定义你。
真正的失败,是你的精神已经被打垮。你变成了塞利格曼实验室里的旺旺,在习惯性无助的深渊里再也不愿意奋起一搏。
而这个群里分享的女孩,她痛定思痛,交过那么多智商税后才意识到眼泪无用,只有启动大脑理性分析现状,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实际的改变。
后来她报名了健身俱乐部,学习肚皮舞,保住身体的曲线和努力的本钱;重拾英文专业,在本职工作以外开始学习做国际贸易。
她说如今根本没有时间自怨自艾矫情悔恨,人生恍然刚刚开始。
她已经决然和往事告别,认囧,再见。永不回头。
那么在这一刻,她所做的选择,才能定义她 。
只有以强悍的狠心才能把自己从过去的河流里抽离上岸。
很残酷的真相是,不少人在品味痛苦后成瘾,选择了一再而再的咀嚼,摧毁了后续很多的可能性。
倘若她坚持下来了,至少舞蹈锻炼了体形和身体,尝试新的兼职工作也拓展了视野,刷新的态度也可以为本职工作和社交带来丝缕进步。
她没有画地为牢,她迈出了第一步。
这样的勇气,就值得点赞。
03
那么勇气过后,如何才能心平气和地坚持为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持续作为呢?
请坚持以下三步:
-
放弃全能幻想,对内耗喊停
你想要的和你所拥有的差距越大,内心的冲突越激烈,内耗便绵绵无绝期。如果不从这种无止境的心理损耗里走出来,年纪一年年增长,你可能终生都活在求而不得的痛苦里。
拿普罗大众追求的财富为例,如果你不想通过缓步的努力去获取想要的,总是奢望一步冲天,你会反复地困惑:明明很想赚钱,看到身边一些牛人资金逐利纵横自如,等到你买卖的时候,偏偏已经灰飞烟灭,你卖了就涨,买了就跌,钱仿佛和你总是反向而行,越来越南辕北辙。
某一天你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没有一次能踏准节奏,这么多年的追逐犹如水中花,手中沙,总也留不住。
因为你没有弄明白什么是“可能”与“不可能”!
举之前投资来说,金融交易的困难在于多种不同的变量共同起作用,风险的不确定性,积累的专业程度和对宏观经济周期的把握等等,都会造成认知的形成。
仅仅普通散户级别的你如果幻想跌了买进,涨了卖出,加速度与激情中步入人生云巅,实现财务自由就是极低的概率,称为“不可能”。
承认自己的“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全能幻想,才会直面真实的“可能”,你把用来幻想做白日梦的时间拿来精进自己擅长的工作,找到和自己性格特质相匹配的定位,持续的坚持,则是极大概率。
哪怕上不了高峰,也不会跌落谷底,称之为“可能”。
根据你现在的处境,降低期望预设,为大概率的“可能”去努力徐步向前。
你会发现,大脑少了大部分的内耗,清明澄净很多。
-
行动,立即,马上,现在
也有很多人会问: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还来得及吗?
人们总是这么急切,仿佛未来一定写出了答案,自己只肯为确定性的结果才肯有所行动。
这个要看你的定义,你要问清楚你想要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你的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有多少连贯性?是不是基于理性的分析所得?
都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一是十年前,二是现在。
那么你有什么理由不去盯牢现在,短期来看,你也许还会迷茫纠结看不清方向,可是数年后,你会惊喜于质的变化。
你认真工作,生活,学习,运动,调养自己,所有的体验与经历最终会赋予你答案。
所以沉下心来去行动,这是你唯一的出路。
-
反省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思维
马克·曼森在新书《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中向生活在都市中的每个人发出善意的警告:
多年来,媒体渲染的一些“有毒”的价值观才是带来焦虑的元凶。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如果你过分在意朋友圈、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如果你感觉很孤独、在城市找不到立足之地,那么,你可能正在面临这种焦虑危机。
要有多少钱,才能找到安全感;要拥有多少技能,才能少点职业迷茫;要买几套房子,才能跟上阶级上升的通道;一生要经过多少痛苦的折腾,才能与自己和解?
钢筋水泥缘何困住了想要自由的心,你要反省你的价值观是不是过度单一化,有哪些隐藏的问题?是不是被外围所绑架?是什么一再地局限你的认知思维?
还有些人,总是过度地在意“我”,沉浸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痛苦折磨。
我有个老友,就是如此,三年前和我谈起婆婆的鸡毛琐事,三年过去了,每次倾诉,无论谈什么话题最终都会打个圈圈绕回到对婆婆的憎恨上。
这三年里,她的工作和生活颓然不堪。
而实际上,三年里,房价翻倍了,世界变样了;有人换了新工作已经重新站在时代的风口上了;有人已经学了新的技能,完成职业转型了。
周遭在急速地发生变化,她却被困在原地,深陷于两个女人的纷争,白白浪费了大好光阴,实在让人惋惜。
她以为所遭遇的痛苦就是她的世界,沉浸在其中走不出来,却忘了去反省这个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她本可以扩大自己的疆域,走出去,山长水阔,星海辽远,摆脱惯性的认知固化,从而拥有更大的视野和成长机会。
只要你愿意反省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思维,持续热情地学习,改变终会缓慢发生。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你之前过的如何,你有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都已经结束了。
结束了。
退后一步是黄昏,向前一步是幸福。
生命是一场没有回程的旅途,更何况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都未为可知,你有什么理由不从此时此刻开始酣畅淋漓地活一场?
就算仅仅为了不辜负。
···
百度搜索“哪个妞污”,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哪个妞污网ngn5.com,您的女娲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女娲社区 哪个妞污? 那个妞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