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厌恶感从何而来?
女娲心理导读:厌恶感是一种负性情绪,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厌恶感?从心理学上来说,厌恶感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哪个妞污
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负性的情绪体验,给人带来的是不愉快的感觉,而这些负性情绪又经常出现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以厌恶感为例,几乎每个人都会对一些特定的事物产生厌恶感:比如,有人厌恶某种特殊的气味或味道,比如榴莲、花椒、茴香这些有特殊香味的食物;有人厌恶某种动物,比如猫、狗、青蛙、蜈蚣等;还有人厌恶特定的场所,比如拥挤的地铁、嘈杂的菜市场、汗流浃背的人群等等。厌恶感令我们主动回避一些事物和场合,尽可能减少与它们的接触。
我们为什么会厌恶并回避一些事物呢?心理学家发现,厌恶是婴儿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反应之一。如果用小勺子蘸一点柠檬水,或者是苦味的奎宁水,放入婴儿口中,婴儿会立即呈现出一脸厌恶的表情,并把头转向一旁。这是因为,对于婴儿来说,有营养的食物,例如母亲的乳汁,通常气味平淡,略微带些甜味。酸味和苦味可能意味着食物的变质或有毒。对这些味道产生本能的厌恶感,并且拒绝吃下这类味道的食物,这对于尚不能从认知上辨识食物品种和质量的小婴儿来说,真是最保险的“判断”方法。这可能是进化赋予人类的本能,使得厌恶酸味和苦味的婴儿具有最大的生存机会。
对于成人来说,由于认知能力的增长,我们对事物的性质及其相关的意义和后果都具有更深的认识,厌恶对象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近期英国科学家对厌恶感的研究表明,在4万多幅各类图片中,人们更倾向于厌恶那些让他们感到可能对自身构成威胁的物品或环境。例如,人们普遍厌恶感染伤口的图片、疑难杂症的发病图,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有类似的体验:正所谓“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有些事物会引起人们共同的厌恶感,比如老鼠、蟑螂、垃圾、粪便等,还有传染病医院、火葬场等与传染和死亡有关的场所。人们对于这些事物的厌恶感,源自在认知上感到它们可能具有某种传染性,可能对自身的健康和清洁构成威胁。
因此,厌恶感虽然是一种不太愉快的情绪体验,但却能够引发人们的主动回避行为,回避那些可能破环生存条件的事物,这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文/黄峥
心理杂志:自卑与超越:复旦投毒案分析
温暖插画:请给我一双翅膀
女娲会员测试:哪些东西你一辈子看不穿?